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脑血管病是我国城乡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疾病,随着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深入研究,人们认识到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和自噬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圣片是我院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经验方,在临床上疗效确切。本研究从氧化应激、细胞凋亡及自噬反应等角度探讨通圣片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和相关的神经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模型。实验采用SPF级SD雄性大鼠,鼠龄6-8周,体重250-270g。随机分为通圣片高中低剂量组、安宫牛黄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等6组。分别用通圣片、安宫牛黄丸、纯水等,连续灌胃给药1周,每天1次,并在第1,3,7天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一般情况影响,测量体重,并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末次给药后,处死大鼠。收集大鼠的血液样品、取脑。通过TTC染色测量大鼠脑缺血灶的大小,观察大鼠脑组织缺血损害情况。通过对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损害情况。通过生化试剂盒测定大鼠LPO、MDA含量,SOD活力。通过免疫印迹法(WB)检测大鼠大脑中Bax、Cyt-c、LC-3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通圣片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结果:1.一般情况观察:手术前各组大鼠体重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天,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体重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中、低剂量组和安宫组的体重相比于模型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2.神经功能评分观察:术后第1天,假手术组与模型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与各用药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七天,假手术组与模型组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安宫组评分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低剂量组则无显著性差异。3.脑梗死面积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梗死面积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高剂量组(P<0.01)和安宫组(P<0.01)梗死面积与模型组相比显著减少,但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病理形态学观察:假手术组大鼠HE染色可见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未有明显缺血损害表现。而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缺血损害表现严重。通圣片高中低剂量组和安宫牛黄丸组的脑组织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所减轻,且改善情况有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在尼氏染色法中,假手术组大鼠的尼氏小体密集排列,且细胞轮廓清晰。而模型组的尼氏小体排列稀疏,甚至有神经元崩解等情况。安宫牛黄丸组和通圣片各组的脑组织存活细胞数较模型组增多,细胞层排列较为整齐。5.LPO、MDA含量、SOD活力的观察: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LPO、MDA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LPO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减少(P<0.05),中剂量组和安宫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组(P<0.01)和安宫组(P<0.05)MDA含量有显著性减少,而高剂量组和中浓剂量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SOD活性显著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安宫组(P<0.01)SOD活性有显著性增高,而中剂量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6.Bax、Cyt-c、LC-3蛋白表达的观察:模型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脑组织中Cyt-c、Bax蛋白的表达增多,而LC-3的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而各给药组的Cyt-c、Bax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LC-3的表达则上调,其中以安宫牛黄丸组和通圣片高剂量组的改变趋势更为明显。结论:实验结论显示通圣片能有效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抑制细胞凋亡发展,保持自噬反应活性,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应用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属闭症患者提供理论依据,为传统中医药治疗急危重症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