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映射到义务教育领域中,则集中表现为人民群众对于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的需求和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有效解决无疑涉及到诸多因素,而组建科学完备的监测制度是一项关键的举措。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监测政策措施来推进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效地保障了各阶段义务教育发展目标的基本实现。随着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朝着纵深层面的快速推进,如何在新的时代要求下完善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为实现既定目标保驾护航则成为了当前时代的主题。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历经了均衡监测思想的萌芽阶段、实践探索与初步形成阶段,以及全面实施与改善阶段。本文基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学科领域内新制度主义范式下的制度变迁理论,并遵循原因—过程—结果这一理论分析路径,从而初步构建了“制度变迁动因—制度变迁选择一制度变迁结果”制度变迁分析框架。在这一分析框架下,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变迁的动因、路径、模式、方式和结果进行了全面透视与深入分析,以期能够对这一制度何以变迁、如何变迁,以及变迁结果三个问题进行解答,并进一步提供制度完善的思考与建议。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则重点对研究的相关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释,系统论述了新制度主义范式下各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并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的特点构建了理论分析框架。第三部分主要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的政策变迁历程和实践演变轨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解读。第四部分是本文的中心和关键部分,主要利用上述分析框架从原因、过程和结果三个层面来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的变迁轨迹进行透视和深入分析,从而对这一制度进行变迁的内外动力、模式、路径、方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呈现,并对当前所生成的制度变迁结果所具备和存在的创新与不足进行了系统论述。本文的第五部分则针对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变迁历程中所存在的局限与不足,以及各个阶段所生成制度样态的特性,相应地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的思考和建议,即要发挥非正式制度的嵌入作用,生成贯彻现代教育监测理念,从横向与纵向上拓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监测制度的广度与深度;增强现有与后备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并逐步形成由政府、第三方机构和其他相关利益方组成的多元主体监测模式,激发制度变迁主体的动力;增强地方政府主动变迁程度,形成统一性与多元性有效协调的监测指标体系;转变监测技术手段,强化监测科学性与系统性;构建与完善过程监测反馈机制,并形成长效的政府问责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