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冈上肌腱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原则,将治疗前后患者的肩部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和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针刀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的临床疗效,并作出客观评价。研究方法观察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冈上肌腱炎患者,依据随机分组的临床试验方法,分为针刀组和针刺组,每组30例。针刀组选取患侧肩部5个痛点,在第1天和第5天进行针刀治疗,共治疗2次;针刺组主选患侧肩井、肩髃、肩髎、臂臑、肩贞及配穴,留针20分钟,从第1天开始治疗,每天1次,连续治疗5天,共治疗5次;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统一休息2天,第8天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及评估。待收集完所有患者患侧治疗前后肩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的评分,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分,以及测量和评价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及功能ROM的评分后,整理数据进行统计,根据计算出的统计学结果分析其代表的临床意义,最终得出此项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价结果与结论。研究结果(1)两组肩部疼痛VAS评分的比较: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肩部疼痛VAS评分改变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1),即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患者肩部疼痛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VAS评分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2)两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的比较: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改变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0.01),即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ADL评分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差值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3)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ROM评分的比较:针刀组和针刺组治疗前后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ROM评分改变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即针刀治疗和针刺治疗对患者肩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改善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之间ROM评分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治疗前后ROM评分差值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0.01),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4)两组患者疗效的比较;针刀组治疗30例,显效9人,有效21人,显效率为30%,总有效率100%;针刺组治疗30例,显效1人,有效19人,无效10人,显效率为3.3%,总有效率为66.7%。针刀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针刺组,两组的显效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2<0.05),说明针刀组优于针刺组;两组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说明针刀组明显优于针刺组。结论(1)针刀疗法和针刺疗法均能治疗冈上肌腱炎,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日常活动能力,增加关节活动度,治疗安全可靠。(2)针刀疗法较针刺疗法治疗冈上肌腱炎疗效更加明显,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3)针刀疗法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上显效更迅速,治疗疗程短,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值得在部队及临床上推广。(4)肩关节MRI对冈上肌腱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