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tanweitao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化从―e(Electronic,电子)战略‖到―u(Ubiquitous Computing,无所不在的计算)战略‖的发展,移动位置服务的应用模式也在快速扩张,人们对移动位置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然而,传统的移动位置服务是一种平面化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人们更希望通过直观的位置将虚拟世界具体化,将增强现实技术应用到移动位置服务领域,发展移动增强现实应用,是对这种应用模式的一种探索。目前,移动增强现实的发展主要以技术为导向,如虚实配准、显示技术等,以用户为导向的研究相对较少,限制了移动增强现实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以移动增强现实的构成和用户体验相关理论为基础,对移动增强现实中的用户体验进行了重点研究,提出了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将其作为移动增强现实的设计目标。并根据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用户体验的设计方法,从信息架构和界面设计两个方面对移动增强现实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结分析移动增强现实的发展现状。通过总结分析移动增强现实的发展现状,发现: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对用户期望的调查相对较少、指导移动增强现实设计的方法和原则相对缺乏、用户体验的评估相对复杂是当前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增强现实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将这三个问题作为本文研究的目标。(2)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构建。借鉴产品领域中用户体验相关理论以及用户体验研究的相关方法,通过三个用户期望调查实验,对移动增强现实应用中的用户主观期望体验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移动增强现实的构成以及影响用户体验的因素,构建了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将其作为移动增强现实的设计目标。(3)基于用户体验的移动增强现实设计方法探索。从用户感知的角度出发,详细分析了移动增强现实中影响用户感知的因素,结合交互式信息服务用户体验设计的方法,从信息架构设计和界面设计两方面对移动增强现实的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4)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的具体应用。结合移动增强现实的信息架构和界面设计方法,本文基于Android平台实现了一个移动增强现实原型系统,将构建的移动增强现实用户体验模型作为原型系统用户体验评估的标准,采用阶段性评估方法对原型系统进行用户体验评估,并提出了原型系统的具体修改意见。
其他文献
课程整合的核心问题实质上是知识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古代书院课程整合的主导思想是知识从属于人的发展。书院课程相信人向善的良知,针对不同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理解,展现出
库存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加有效的库存管理策略可以大大减少库存费用,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非常重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根据风险补偿模型,考虑预期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化石能源的不断紧缺,可再生能源在电力行业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其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充分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在时间上的互补性,是可再生供电系统的重
为检验我国的公司价值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依赖其经营成果,同时检验投资者情绪强化还是扭转了企业经营成果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文章利用2012—2014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对公司
根据长庆至呼和浩特(长呼)原油管道内检测报告,分析了管道缺陷类型和管道缺陷形成的原因,介绍了常用管体缺陷修复方式。针对长呼原油管道的特点,当腐蚀处的打磨深度小于12.5%,且无应
综述癌症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现况及进展,对国内开展癌症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干预给予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癌症病人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干预研究提供参考。
智能电表在汕头电网实现了全覆盖、全采集,为数字化电网奠定坚实基础。为使电费抄核收管理更集约、智能、高效,结合远程集中抄表全方位应用的新形势,对供电企业电费抄核收工
《礼记·学记》讲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意思是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相互学习.不但学生得到进步。教
阿尔弗雷德·施尼特盖是著名的俄罗斯现代作曲家。俄罗斯音乐学家赫洛波娃称施尼特盖于1976-77年所创作的复风格作品《第一大协奏曲》为“器乐戏剧”。本论文参照施尼特盖所
司马迁在《史记·越世家》中所写范蠡的事迹 ,多采自《国语》 ,但又有很多新的发展。他特别叙述了范蠡灭吴霸越的事功。倘真如司马迁所说 ,则此时的范蠡就是一个信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