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性的土地退化问题,不仅造成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土壤肥力降低以至丧失,对农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威胁着社会经济系统持续发展乃至人类的生存,已引起国际组织、许多国家政府、研究机构、土地管理部门和公众的广泛关注。我国也是土地退化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陕西省地处我国中部,由秦巴山地、关中平原、陕北黄土高原、榆林毛乌素沙地等地貌单元构成,陕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榆林农田、草地沙漠化,秦巴山区林地过度砍伐破坏,已使全省土地生产力大幅下降。开展陕西省土地资源现状和退化土地防治策略研究在我国退化土地防治策略研究方面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可以为我国退化土地治理理论研究积累资料,和退化土地治理实践提供借鉴。本论文通过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等方法,对陕西省土地退化现状及其防治策略进行了研究,表明陕西省可被划分为长城沿线风沙草原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农牧生态功能区、渭河谷地农业生态功能区、秦巴山地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交林生态功能区等4个一级生态功能区,10个生态功能区,35个小区。陕北风沙及丘陵沟壑区的榆阳、神木、府谷、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子长、安塞、志丹、吴旗等县(区)为生态环境极敏感县(区),宝塔区、延长、延川、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等县(区)为高度敏感县(区),这些区域地面水土流失严重;渭北高原沟壑区的陇县、千阳、长武、彬县、旬邑、宜君、铜川市郊区等县(市、区)为生态高度敏感县(区),农业活动强度大,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秦岭北麓的太白、眉县、周至、户县、临潼区、灞桥区、临渭区等县(市、区)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土壤侵蚀敏感;秦巴山区的佛坪、洋县、宁陕、留坝、柞水、勉县、镇坪等为生物多样性和水源涵养重要区,商州、洛南、宁强、略阳、紫阳、岚皋、旬阳等县为土壤侵蚀敏感区,土壤侵蚀,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繁。土地退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肥力下降、草场退化、森林退化、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退化等等,按照造成土地退化的主导外营力划分,可分为以下六种类型:即,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土壤污染、次生盐渍化和其它营力作用下的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现状是土地退化面积有所减少,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面积降低,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从森林覆盖率、土壤侵蚀模数、沙化面积3个指标看,陕西土地退化已经出现了“整体遏制,局部好转”的趋势,但土壤盐渍化面积、水资源退化(数量和质量)以及由于化学物质的使用而导致的土壤污染面积、由于矿区的开采而导致的废弃土地面积还在增加。陕西省退化土地治理的策略应该是在面临不同水土流失、风蚀、冻融、草地退化、土地盐渍化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治理方法,推广不同的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技术;通过示范点(生态系统)进行“最佳”技术的示范;选择土地退化优先问题和地区、优先治理内容;改善立法环境和政策环境改善机构环境;加强部门之间和部门内的协调及合作采用以社区为基础的参与式方法;促进私有企业的投资和激励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