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活性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合成或结构修饰是发现抗肿瘤药物的重要途径之一。鬼臼毒素类化合物和异喹啉类生物碱是植物界分布很广的两大类抗肿瘤天然产物。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围绕这两类天然产物展开。 论文的第一部分阐述的是鬼臼毒素类衍生物的设计与合成,以及对它们进行的抗肿瘤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我们共设计合成得到了两大类,四系列目标化合物。第一大类是由鬼臼毒素与不同异喹啉母环杂合而成的三系列类似物,分别为B、E环上不同取代的1-芳基-3,4-二氢异喹啉系列、1-芳基-芳香异喹啉系列和N-苯甲酰基-1-芳基-1,2,3,4-四氢异喹啉系列。第二类是E环为不饱和长链取代或D环开环的4-去氧异鬼臼毒素衍生物。 体外生物活性测定表明一些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它们的IC50值达到了10-6 mol/L级别。根据活性测定结果我们对杂合了鬼臼毒素和异喹啉结构特征的三系列化合物进行了构效关系研究,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运算(coMFA)分析,构建了一个初步的3D-QSAR模型,为进一步的药物设计提供指导。 论文的第二部分是对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个新颖的细胞毒性4,5-二羰基阿朴菲类异喹啉生物碱Artabotrine(6.1)及其类似物N-methoxycepharadion B(6.2)的全合成研究。我们以简单易得的2-甲氧基苯酚为起始原料,运用Suzuki交叉偶联反应得到关键中间体联苯乙酰胺,再经草酰氯/四氯化锡作用,一体化依次构建C/B双环,即可简便地合成目标化合物。这条路线仅需5-7步反应,大大简化了4,5-二羰基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合成,对此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们也对6.1和6.2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活性测定。Artabotrine并没有显示出很好的抑制活性,而其类似物6.2却对Hela细胞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先导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