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的互文阐释——以时空转换为例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c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小说常被视为传统文学的代表,电影常被视为现代艺术的典范。小说和电影文本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虽然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但是共同完成的是艺术对于人和人生的阐释。本文从互文性角度审视电影的文学改编,解读小说与电影两种艺术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认为这两种艺术尽管被冠以不同的名称,例如语言艺术和视听艺术、精英艺术和大众艺术、高雅艺术和复制艺术、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等多种相互区别甚至对立的名称,而事实上二者都是人类文化生态圈中的一个部分,他们相辅相成,各自开启了一个新的地平线并且向人们展示了人性的一个新方面。  本文写作共分为四部分,包括引言、正文两章和结语。  引言部分主要界定互文性的概念,以及本文在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一概念,传达本文的这一理解:在一百多年前电影未曾诞生的时代,人类的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变化,始终存在着一些无法解决的难题,其中之一就是时空艺术的难以统一。直至依托现代科技、综合光、电、影、音多种艺术的电影的出现,才跨越了横亘在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之间的鸿沟,解决了人类艺术发展史上时空艺术难题。  本论文正文第一部分,讨论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共通性,主要从叙事的时间性、形象的空间性、超越时空的审美追求三个角度论述。在小说文本与电影文本处理时间的问题上,本文认为两种艺术的共通之处是叙事过程的完整性、剪辑时间的跳跃性、并二者都能够实现对客观的自由掌控。在两种艺术塑造空间形象时,包括空间形象和形象空间两部分。空间形象指小说文本和电影文本所刻画和塑造的占有空间的形象。无论是人物还是具体事物,都是栩栩如生的,共同建构了人类艺术史上的动态的人物画廊。形象空间即形象所赖以生存并活动于其中的空间环境,包括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第三个角度是小说艺术和电影艺术都具有超越时空的审美特征。  本论文正文第二部分讨论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差异性。从两种文本的语言差异性来看,小说以文字为媒介,具有间接性特征。因而小说刻画的形象具有模糊性,“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电影语言是镜头,以直观的画面和画面造型展现形象。因而银幕形象具有清晰性和分解性。从小说的时间和电影的时间来看,小说语言表述的时间具有符号性特征,既有精神的连续性,又有时间的逻辑性。电影通过镜头展现的时间具有运动性特征和拼接式思维。从空间的塑造来看,所刻画的人物是作家想象中的形象,并必须经过读者的联想想象才能实现接受。而电影使用以视觉为主的视听语言,摄影机拍摄的形象直接呈现于受众的视听感官,改编的电影实现了概念的形象化、动作的过程化、意识的银幕化。  本论文的结论是,从大的角度观之,小说与电影作为两种艺术同是人类对自身生存状态记录与描摹,是人类超拔自身困境的自由创造与超越;从各自使用的媒介语言的角度讲,两者存在着对同一对象的互文性阐释关系,有着各自的艺术魅力,互相依存却不能互相替代。
其他文献
【摘要】当今社会享受着第五次技术革命带来的幸福时光,从“ 互联网”到“互联网 ”,信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互联网 ”是互联网技术渗透和扩散的历史过程,本质是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能源的开发利用,目的是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人类社会进入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发展形态——互联网经济。实现“互联网 ”的关键在于“围绕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推进三个融合”“创新四项技术”。政府推动实施“
《小说画报》是包天笑所创办的最为重要的杂志之一,于1917年1月创刊,与以《新青年》为代表的五四新文化有很多相似甚至不谋而合之处。第一章对《小说画报》的整体面貌进行一个大致的分析,首先是《小说画报》的封面、名称、广告等编辑形式,这些编辑形式能够显示包天笑等人朴素而不失个性的编辑特色。其次着重对《小说画报》的作家群体及其小说类型进行介绍,通过对《小说画报》作家群体的整体人格、风格的分析,指出他们并不
学位
戏剧教育在港约已发展了十个年头,教育当局未为戏剧课程出版有关指引,倘学校要设置相关的正规课程,一方面可参考海外较成熟的戏剧课程,一方面可参考教育当局出版的艺术课程指
摘要:神经网络是目前公认的高精度分类器,此丈介绍了一种基于前馈式神经网络的数据挖掘的分类方法,并给出了其在网络营销中的一个应用实例。分析了其方法的局限性并给出了改进的途径。  关键词: 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分类;BP算法;网络营销  中图分类号:TP183 文献标识码:A
“文革”是当代中国灾难性的政治事件,它给中国人造成严重的心灵创伤。“文革”记忆书写不仅具有疗治精神创伤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曾直接建构了当代社会秩序。从“文革”结束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在现代化过程中,图书馆信息工作的走向,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了5个方面的管理模式,确定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才能保持其信息存取中心的地位。  关键词: 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信息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汪曾祺是现当代重要作家之一,他的创作横跨多种文体,小说、散文、绘画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众多学者也从语言、文体、审美、文化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从整体上分析他创作的小品化倾向,探索汪曾祺创作小品化的审美特征和文学意义。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引言部分首先梳理了小品概念的出现及其发展演变过程,再根据汪曾祺创作的特点,论证他的创作具有小品化倾向的事实依据。接下来的三章就是对汪曾祺创作小品化的分析。第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