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螟田间种群对CrylA毒素的敏感性及钙粘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o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对水稻的产量和质量造成重大损失,主要依靠化学农药进行控制。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导致二化螟对其产生抗性,使得防治更加困难,同时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转Bt基因水稻为二化螟的防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在中国转Bt基因抗虫水稻已于2009年获得生物安全证书,有可能在几年后完成相关的后续评估实现商业化种植。二化螟作为转基因Bt水稻的主要靶标害虫之一,其抗性风险是影响转基因水稻长期田间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其大规模商业化种植之前,开展我国田间二化螟种群对Bt毒素的敏感性调查,可以为今后二化螟对Bt水稻抗性风险评估与抗性监测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关结果可以作为评价抗性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本文调查了三种Cry1A毒素对室内敏感种群及五个田间二化螟种群的毒力,同时对二化螟潜在的Bt毒素受体钙粘蛋白(cadherin)进行了基因克隆、多态性分析和mRNA表达检测。相关研究结果总结如下:   ⑴Cry1A毒素对二化螟敏感种群及田间种群的毒力。对2011年采自浙江温州(WZ)、江西瑞昌(RC)、安徽和县(HX)、江苏大丰(DF)和湖北荆州(JZ)5地秧田的二化螟种群以及室内敏感品系(CN)进行Cry1A毒素(Cry1Aa、 Cry1Ab、 Cry1Ac)的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对敏感品系CN的毒力,Cry1Ab最高,LC50为0.229μg/cm2;其次是Cry1Aa,LC50为0.240μg/cm2;毒力最低为Cry1Ac,LC50为0.277μg/cm2。 Cry1Ab、C巧1Aa和Cry1 Ac对5个田间种群的LC50分别在0.147~0.304、0.152~0.335和0.170~0.351μg/cm2之间。各田间种群对Cry1A毒素的敏感性差异不显著(<2倍),对三种Cry1A毒素的敏感性基本均表现为Cry1 Ab>Cry1 Aa>Cry1 Ac。目前,Bt水稻还未进行商业化种植,二化螟田间种群对Cry1A毒素的敏感水平与室内长期饲养的敏感品系相当,甚至更敏感,Bt水稻的种植可以有效减轻二化螟的为害。但为了确保Bt水稻对靶标害虫的长期有效控制,抗性监测和预防性抗性治理方法的相关基础研究工作必须提前展开。   ⑵二化螟田闻种群钙粘蛋白基因的多态性和mRNA表达水平。根据已有的二化螟钙粘蛋白基因CsCAD(GenBank: DQ821523.2)的序列,进行了室内敏感品系和四个田间二化螟种群(除大丰种群外)的钙粘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显示:5个种群共15个不同钙粘蛋白基因单克隆间碱基和氨基酸的序列差异均不大,全长5148个碱基中有179个碱基存在多态性,约占总碱基数的3.48%;编码的1715个氨基酸中,有100个氨基酸位点存在多态性,约占氨基酸总数的5.83%。同一种群的3个钙粘蛋白基因间的序列相似性极高,都在99%左右;5个不同种群的每个钙粘蛋白序列与CsCAD比较,相似性均超过99%。存在差异的氨基酸平均分布在钙粘蛋白各结构域内,没有在某结构域集中出现的情况。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室内敏感品系和四个田间二化螟种群钙粘蛋白基因在mRNA表达水平上有一些差异,但差异不显著。JZ种群的钙粘蛋白表达量最高,为1.292,高于敏感种群CN表达量1,其他3个种群表达量均低于CN,其中RC种群钙粘蛋白的表达量最低,只有0.639,WZ和HX的表达量分别为0.656和0.809。从钙粘蛋白序列多态性和mRNA表达量两方面的结果看出,各种群之间的变异较小。二化螟钙粘蛋白已证实可以结合Bt毒素,但是否为有效的毒素功能受体还需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中黑盲蝽(Adelphocoris suturalis Jakovlev)均是多食性昆虫,可在多种寄主植物上繁殖为害,在棉田内缺乏有效的天敌控制,是我国华北
四纹豆象与花生豆象、菜豆象、鹰嘴豆象、绿豆象、咖啡豆象形态特征相似,菜豆象、四纹豆象、鹰嘴豆象、花生豆象、咖啡豆象已被国家列为禁止进境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绿豆象是中
昆虫的种类自动识别技术用于解决专业的种类鉴定需求日益增加与鉴定人员相对缩减之间的矛盾,有较广阔的前景。蝴蝶作为鳞翅目昆虫在世界上分布很广,种类很多,约有2万种。如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