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进程推进,现代物流业对提高现代制造业效率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作用日益为学术界和决策者认知。产业转型、电商发展和城市交通对物流业发展和用地布局要求越来越高,物流成为全球生产网络中重要的一环。国外对物流用地空间结构主要集中于对“物流蔓延”的现象、影响、影响因素研究。国内物流用地空间结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远滞后于物流产业发展和空间研究。此外,国内对城市内部功能用地空间结构研究较为薄弱,主要集中于居住用地、工业用地等,而对物流用地和设施空间布局的时空演化及过程解释则较少被关注。鉴于此,本研究以重庆市主城区物流仓储用地为研究对象,从数量变化和空间布局演变两个角度,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城市用地现状布局图、城市统计年鉴等数据资源,借助GIS软件,分析2005-2015年城市物流仓储用地时空演变特征,提取重庆市主城区物流仓储用地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市场-政府”双轨角度的空间演变驱动机制。首先,本研究对国外城市和企业层面的物流空间结构研究进行了梳理,重点探讨了“物流蔓延”的扩展模式、影响和驱动因素;国内方面对于物流地理学以及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然后,本文对重庆市主城区整体和各区的物流仓储用地面积数量变化进行了分析。2005-2015年间重庆市主城区物流仓储用地面积先波动下降再快速增长。主城九区中,渝北区、九龙坡区、江北区、沙坪坝区、巴南区为快速发展型,南岸区、北碚区、渝中区为平稳发展型,大渡口区为调整发展型。其次,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等定量方法探讨重庆市主城区及各区的物流仓储用地数量变化的影响机制,并对主城各区物流仓储用地扩展核心驱动因子进行了比较分析。产业发展、城市拓展形成的“拉力”以及交通建设形成的“推力”构成了重庆市主城区物流仓储用地数量变化的“推-拉”影响力。重庆市主城各区的物流仓储用地数量变化核心驱动因素则各不相同。再次,总结得出重庆市物流仓储用地空间演变特征。第一,距离维度上,物流仓储用地呈现出向城区外围扩散、近郊各圈层分布趋向均匀特征,增长空间呈离心化趋势。第二,方向维度上,分布呈现均衡-集聚的趋势,空间拓展方向为正北、东北、西北、向西4个方向,且具有阶段性特征。第三,随着时间变化,物流用地斑块数量变化先增加后减少,景观格局呈“紧凑-分散”的演变趋势;物流用地景观出现明显的梯度特征,斑块数量和斑块密度从内向外降低,景观破碎化程度也逐渐降低。第四,物流设施用地形成多中心的集聚模式,物流用地高密度区从西南向东北跳跃型移动,物流用地聚集区从内环向外扩散。第五,空间布局具有正相关性,空间正相关性呈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U”型趋势,表现出“集聚-随机-集聚”的空间演变特征。最后,城市物流仓储用用地空间演变机制为工业布局的空间调整、城市土地的市场竞争、货运交通设施与网络的完善、城市发展政策的引导与调控、特殊经济区的快速推动以及各级政府的博弈结果,构成了“市场-政府”双轨驱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