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人群与文化的流动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milyfan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口的大规模流动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今,人口流动的现象由“变态”成为“常态”。人口流动的主体是人,造成文化流动的主要原因也是人,且流动的文化是人的文化,人口流动与文化流动存在着必然的因果联系。居住在边疆的少数民族同样经历人口流动:许多的少数民族走出了大山,年复一年的在大山与城市间往返。聚焦于文化的传播与民族文化的变迁,本文思考着这样的问题:促使边疆少数民族背井离乡的原因是什么?在人口流动中,少数民族个人和村寨发生了什么变化?打工体验和流动经历对其主体认知和自我意识的构建有什么样的影响?流动的少数民族对村寨文化的变迁有多大程度的影响?他们如何选择流动中的文化?本文所研究的云南省大姚县昙华乡松子园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集社区,村中现在依然可以体验到浓厚的彝族文化。在笔者的六次田野调查中,也感受到流动人口给村寨带来的变化。人口流动的过程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也是文化积累的过程,文化最终产生的变迁,是文化积累到一定时的量变和质变。如担忧“农民的终结”一样,很多悲观者认为少数民族村寨的文化也会终结。从笔者在松子园村的观察来看,文化的“再创造”和“再生”力量不会减弱,“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带来的是文化的生命力;且新的适应社区的文化在被调查者眼中无“传统”和“现代”之分。笔者也因此对“文化就是生活”有了新的理解,在历史时空下,少数民族选择的是“生活”,而不是“权威者”所说的“文化”。
其他文献
伊塔洛·卡尔维诺是当代意大利最具独创性和最别出心裁的作家,卡尔维诺对世界的贡献不仅在于创作出许多优秀的小说、提出极富新意的文学理论,还在于他收集整理了《意大利童话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先。教师在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文章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三网融合实际情况分析有线电视如何在数据网络中实现双向业务的目标,即点播和宽带业务,从而促进电视增加业务量,进一步推动电视平滑扩容的升级,这就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