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记》物感乐生思想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记》是我国古代系统和完整的“乐论”及“乐教”著作,其思想精髓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乐与人心,重点在于“乐”、“心”之间的关系和由此衍生的政治功能;二是乐礼,即对作乐的规定和解释;三是礼乐的关系。关于《乐记》的重点之一,本文认为是乐与人心这对范畴的关系问题。因为乐与人心的关系是作为乐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政治应用的基础。乐源自于人心,反过来又对人心情感产生影响,人心这个乐源因为人的不同而具有特异的性格特征,所以能够引导和感染不同人的性格变化。因此,本文以《乐记》人性论思想为切入点,探讨并诠释《乐记》中由“声音乐”活动所呈显的、有关本体与情感的交互关系,以作为礼乐教化基础的重要意涵。此外,本文着眼于《乐记》中有关物感而乐生之问题,从思想史的发展角度,肯定了《乐记》在中国哲学思想史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对声音乐的本源、本质、发生等问题的梳理,明晰了声音乐的创作发生及其过程,其意义表现如下:第一,乐乃本源于人心,是“乐以音声为本,音声由人心而生”的;第二,乐是情感的外化,具有以情为本的“情本义”和表现情感的“表情义”,换言之,乐不仅以情感为其本质,同时也是为了表现情感;第三,乐的发生是人心为外物所触动,导致情感兴发,从而情感表现于音声的结果,亦即藉由心与物交感所引生的情感表现来说明乐的创生。对于这些论述观点及其所牵涉的相关问题,若从一个“物感”哲学的理论视域来加以观照,则涉及了有关“物感”的创作发生图式、“物感”的构成元素、“物感”活动中的心与物作用关系以及“以类相动”的声与情对应性等理论面向可供言说,此中,既表征了《乐记》在创作发生问题的关注面向,也展示了《乐记》对于“物感”理论的建构。分别讨论了人之性情之分、人情活动的区划、“感物心动”与声音乐的不同层次。而在《乐记》“感于物而动”的命题下,毕竟能“感”的是作为主体的人,而所“动”的是人的“情”,所以在“心与物”的作用方式中,“心”的一端仍然具有着成其为主体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同时,由“心”感物而动所引生的“情”也不是单纯地对“物”的反映或摹仿,而是伴随着“感物”而来的一种情感体验与表现,是以主体之“心”的尺度去把握客体之“物”,这种“心与物”间的作用方式,不仅是其“主客关系”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然体现,并且也呼应着以人心为乐之本源的理论内在约定。本文通过对《乐记》的文本脉络及其思想观点的考察,梳理如下:乐本源于“心”、本质为“情”、兴发在“物”、“声与情”互应,将之统合成一个逻辑推演一致的有机架构,予以彰显《乐记》关于“物感”思想的意义生成与实现。
其他文献
企业的预算与成本管控,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司正式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进行经济资源分配的行为,推行预算管理是一项不断创新,持续推进的
体育特长生作为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特殊性。体育特长生参加各项体育比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但在荣誉背后,如何让他们在中考或高考中考上理想的高中或大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蓬勃发展、文化交流的融合,社会对交通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航交通运输作为交通系统中重要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
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即大部分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是近年来学术讨论的热点话题。这是因为在这次美国次贷危机中,许多的华尔街著名金融机构均遭重创,有的甚至毁于一旦,美国联邦储备
本调查研究是根据笔者赴吉尔吉斯斯坦一年来作为汉语教师志愿者工作的实践教学经验以及期间所了解和调查到的相关资料展开的,以主要城市的十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中小学为调查对
TSP(Traveling Salesman Problem)问题是组合优化领域中典型问题之一,包含了组合优化问题的大部分特征。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工业、农业、国防、建筑、商业,交通运输业
目前汉语国际教育事业在世界范围内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随着此项事业的顺利进行,国内有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和研究国外本土汉语教学,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很多学者以不同的
<正> 著名生产工具史、考古学、博物馆学家,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中国农业历史学会顾问,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理事,中国人类学会理事,美国西部矿业与
在建的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广东省珠海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具有国家战略意义的世界级工程。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案,其中海底隧道段约长6公里,
近年来,疯牛病、二恶英、口蹄疫、瘦肉精、假羊肉、马肉风波、黄浦江死猪等畜肉食品安全事件的爆发,使得食品安全频遭挑战,消费者信心动摇。本文分析畜肉食品可追溯系统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