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承兑汇票是由收款人或承兑申请人签发、并由承兑申请人向开户银行申请,经银行审查同意承兑的汇票。在理论方面,银行承兑汇票作为远期票据具有融资功能;在实践方面,现实中也大量存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的现象。特别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具有诸多优点。如信用良好,承兑性强;流通性强,灵活性高;节约资金成本等诸多优点。但是我国《票据法》不认可和保护银行承兑汇票的融资功能,甚至个别条款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有阻碍。滞后的法律制度不能适应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应破除法律障碍,满足经济需要,促进经济发展。本文正是通过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理论和实践的考察,分析现有法律障碍,提出了破除其障碍的方法,旨在促进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实现。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介绍银行承兑汇票的涵义及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必要性研究。必要性研究从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功能对企业,对银行,对金融市场的作用谈起,最后通过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统计信息,发现现实中大量存在利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融资的现象。最后得出结论,研究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具有重要的意义及必要性。第二部分着眼我国立法现状,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的法律困境。通过分析我国票据法律制度,发现在《票据法》在立法上,否认了银行承兑汇票与生俱来的融资功能。主要体现在《票据法》中对“真实交易”的规定,否定了银行承兑票据无因性;《票据法》中不承认银行承兑汇票的空白背书法律效力,但是相关的司法解释却在承认空白背书法律效力,出现了法律适用的混乱;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功能的实现需要信用制度的完善作为基础,但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不完善阻碍了银行承兑汇票融资功能的实现,主要体现在缺少权威的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和缺少必要的市场退出机制。第三部分是笔者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立足我国实际,提出了对银行承兑汇票融资法律障碍的破解建议。主要有剔除“真实交易”的规定,重构票据无因性;票据流转方面,建议结合目前的司法解释承认空白背书的法律效力;完善信用制度,建立权威独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