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及其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as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深化对陕西省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认识,更好地服务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指导矿井建设与开发,本文在分析总结陕西省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陕西省主要煤田的煤系煤层赋存规律和构造展布规律,探讨了各种影响因素对煤层聚积与赋存的控制作用,并开发了陕西省煤炭地质信息管理系统。本文研究得到以下主要结论和成果:(1)陕西省主要煤田煤炭资源赋存规律。陕西省埋深2000m以浅的煤炭资源蕴藏总量4074.92×108t,累积探明资源量1815.65×108t,其中,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121.61×108t,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118.77×108t,陕北三叠纪煤田19.80×108t,陕北侏罗纪煤田1380.04×108t,黄陇侏罗纪煤田174.22×108t。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府谷矿区赋存有3煤、4煤、6煤、7煤、8煤等大部可采煤层,单一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84~6.36m,总体上反映出北厚南薄的变化规律;吴堡矿区赋存有3层可采煤层,编号分别为s1煤、t1煤、t1上煤,单一煤层平均可采厚度2.14~3.38m,s1煤由南向北逐渐增厚,t1煤有北向南逐渐增厚,t1上煤南部被剥蚀,在北部可采区内由中部向南北增厚。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的主要可采煤层有3煤、5煤、10煤、11煤等,其中,3煤主要赋存在铜川矿区以东的广大地区,在韩城矿区中北部最厚,向西逐渐变薄,平均可采厚度2.73m;5煤基本全区分布,在煤田中部最厚,向东、西方向煤层变薄,平均可采厚度3.30m;10煤赋存在韩城矿区以西的矿区,厚度由中部向东、西部变薄,平均可采厚度2m;11煤主要分布在韩城矿区中浅部,合阳以西尖灭,平均可采厚度3~5m。陕北三叠纪煤田子长矿区,煤层层数多,但多为局部可采的薄煤层,单一煤层平均厚度小于1.34m。陕北侏罗纪煤田主要可采煤层有2-2煤、3-1煤、5-2煤等,厚度总体上反映出由(西)北向(东)南变薄的规律。其中,5-2煤平均可采厚度0.67~3.54m,可采区域主要分布在横山-榆林-新民一线西北的广大地区;3-1煤平均可采厚度1.68~2.48m,除前石畔、大柳塔等局部地段外,大部稳定可采;2-2煤平均可采厚度2.14~6.5m,全区可采。黄陇侏罗纪煤田主要可采煤层位于延安组下部,平均可采厚度1.94~12.8m,厚度由东往西增厚,厚煤带分布在向斜或坳陷中心部位,向古隆起变薄尖灭,向古河道方向分叉、尖灭。(2)陕西省主要煤田构造展布规律。石炭-二叠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和东缘,构造较复杂。其中,渭北煤田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断裂与褶皱构造,中部以断裂构造为主,东西部以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以北东走向的正断层占优势;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埋藏较深,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的断裂与褶皱构造。黄陇侏罗纪煤田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的褶皱构造,断层稀少。陕北三叠纪煤田和陕北侏罗纪煤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内部,地层近于水平,仅在神府矿区跨入伊蒙隆起区的部分发育少量断层与宽缓褶皱。(3)古地理对聚煤作用的控制。石炭-二叠纪聚煤期有利于聚煤的沉积环境为河流、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渭北煤田太原组沉积时,潮坪、障壁岛、泻湖等近海沉积环境有利于聚煤。三叠纪聚煤期三角洲平原沼泽以及逐渐淤积变浅的湖湾最有利于聚煤,后期河流洪泛平原有利于聚煤。侏罗纪聚煤期最有利的沉积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沼泽、三角洲间湾以及河流洪泛平原的河漫沼泽等。(4)构造对聚煤作用和煤层赋存状态的控制。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中央古隆起及38°构造带使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煤层聚集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规律,造成了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消失于铜川以西,且煤层累积厚度小于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晚三叠世瓦窑堡期沉积受控于定边-吴堡断裂,聚煤作用主要发生在其南部近EW向断续延伸的横山-子长坳陷。石炭二叠纪煤田基底沉降速率与聚煤强度的相关关系有负相关、正相关和抛物线型三种;陕北侏罗纪煤田和黄陇侏罗纪煤田基底沉降速率与聚煤强度的关系分别呈负相关和正相关。从主要控煤构造样式来看,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的煤田普遍发育有伸展构造样式,表现为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正断层及其组合;压缩构造样式分为逆冲与褶皱两类,分别发育在渭北隆起带的渭北煤田和黄陇煤田,其中,韩城矿区的逆冲构造尤为强烈,导致煤层倒转甚至剥蚀殆尽;滑动构造样式分为挤压剪切型和重力滑动型,在渭北煤田东部表现为煤系、煤层的顺层滑动和构造煤的广泛发育。(5)陕西省煤炭地质信息管理系统。在收集整理相关地质资料,分析研究陕西省主要煤田煤炭资源赋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VB语言,成功开发出陕西省煤炭地质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零散的煤炭地质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实现了可视化查询;可以不断补充、更新煤炭地质信息,保密性好;使用门槛低,简单易学,操作方便,有利于推广共享。
其他文献
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多移动机器人技术综合了无线通信、机械、计算机、电子等多个学科,是近年来比较受重视的两个研究领域。基于两者优势结合,集群机器人节点能够在未知环境下实
兽药凭借其在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改善产品品质等方面有着良好效果,在可食动物养殖或生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肉蛋奶等动物源食品成为市场主流食物的同时,兽药残留
由于凸轮轮廓的不规则性、测量精度对测量点数的依赖性、测量起点的不确定性,使得长期以来凸轮的轮廓检测效率低下,极大的制约着凸轮的生产和应用。本文基于图像处理技术,设
圆柱齿轮的大批量生产主要集中在日益高速发展的汽车、拖拉机的变速器中。该类齿轮精度要求一般不是很高。但对齿轮寿命和噪声等性能指标却有较严格的要求。我国齿轮制造业磨齿能力明显不足,磨齿机价格昂贵,无法满足该类齿轮的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为适应圆柱齿轮大批量生产工艺路线短,加工效率高,技术要求易保证的特点,基于以研代磨的构想,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圆柱齿轮自适应互研和互挤的方法。圆柱齿轮自适应啮合是四个齿轮依
节能减排已成为当今汽车行业的主题,催化转化器作为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的部件,早已成为整车设计的关键因素。本文经过大量的文献调研以及根据诸多工程实践的经验,依托国内某品牌某
瞬变电磁法是一种时间域的电磁勘探方法,是利用阶跃波或其它脉冲电流场源向地下发射一次场,在一次场断电瞬间,大地中会形成涡旋交变电磁场,测量这种由地下介质产生的二次感应电磁
本文以哆嗦公马地区及木里煤田现有的地质报告、物探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为基础,以沉积学、煤田地质学及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指导,以聚煤规律研究为主线,以木里组地层的研究为重点,采
滚齿机作为齿轮加工的重要装备,其正常运行对于滚齿机的生产厂商和用户单位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实际生产中,高效、可靠的滚齿机远程故障诊断模式是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减小成本,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