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股市场IPO定价及最优释股比例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free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级市场在股票市场中处于基础地位,发行价格的形成过程不仪反映了整个市场的成熟度,也是整个股票市场健康运行和效率提高的基础.尽管可以合理地假设,承销商的目标是平衡股票供给和需求关系,制定出对上市公司最有利的价格,但是,现实告诉我们,IPO存在着明显的折价现象.新股发行定价因兼具理论性和操作性而成为金融领域公认的难题.在理论方面,研究人员从信息不对称、委托代理理论等角度提出了多种各自独立成立的理论;在实践中各国的市场环境又千差万别.因此,系统研究我国的新股发行定价问题,对深入挖掘我国发行市场的内在规律和制度特征,对改革新股发行定价方式、提高股票发行市场效率和完善发行市场功能,以及对提高投资银行核心业务能力、最大化上市企业利益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新股发行首日的市场表现、影响因素以及最优股票分发比例(释股比例).本文将在实证研究中通过对我国2001年到2003年第一季度止A股市场IPO的市场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我国新股定价是否存在折价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主体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第1章).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研究框架和研究流程等.第二部分则是制度背景分析(第2章),深入探讨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进.第三部分是IPO折价的理论和实证分析(第3,4章).在第3章是IPO折价的理论综述和解析,第4章则建立初始报酬率和超额报酬率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影响我国新股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包括公司发行股份的对数、市盈率、发行价等共十一个因素.并从理论上阐释这些因素起作用的原因.第四部分(第5章)从理论上分析IPO和初始释股比例关系,建立模型探讨最优发行价和最优释股比例,通过运用最优化方法,得出研究结果.本文的第五部分(第6章)是研究结论和建议.
其他文献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高速增长的人口老龄化,“4.2.1”结构家庭日益成为社会主体,随着老龄化的到来,一系列问题开始凸现,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机构养老的缺陷等,相
作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课题,公司的投资决策在公司价值创造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不仅关乎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基础,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资源的配
股利政策一直是公司财务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有关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历来备受争议。Modigliani和Miller于1961年提出了著名的股利无关论,该理论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
随着社会对物流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物流服务特别是第三方物流已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焦点.港口作为全球综合运输网络的枢纽,其功能逐渐从原来的海陆中转,发展成为促进经济发展
文章在对国内外工商资本下乡、“公司+农户”契约关系、农场改制等研究现状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变迁、交易费用、规模经济、分工协作等相关理论为支撑,以阿瓦提县为典型个案,通过采用纵向调查与综合分析、田野调查与入户访谈、理论分析与规范研究等诸多经济学研究方法,对改制后的两个公司所辖的6个生产连队中的45户棉农进行入户调研,对包含经理、厂长、连长、排长等在内的25名干部进行了深入访谈。试图剖析在资本下乡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