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抗生素废水中含有残留抗生素和复杂有机物,具有高氨氮、高硫酸盐和生物毒性的特点,是污水处理领域公认的难点和重点。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制药废水中氮排放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生物脱氮技术难以满足废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新型的制药废水脱氮工艺的研发和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试验采用新型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处理金霉素制药废水,分别考察了该工艺对厌氧处理和好氧处理后出水的生物脱氮处理效果,同时考察了有机物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尤其是短程硝化过程的影响。试验反应器为连续推流式反应器,水流在不同格室之间上下交错推流流动。一体式厌氧氨氧化试验采用先启动短程硝化反应过程,然后投加生物膜式厌氧氨氧化污泥填料的方式启动。对反应器启动及运行过程中的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在高氨氮金霉素废水处理过程中,反应器进水pH为7.0~8.5,温度为32~34℃,DO为0.8-1.4mg/L的条件下,进水NH4+-N.CODcr浓度分别为120mg/L、500mg/L,可快速启动短程硝化反应。在进水NH4+-N.CODCr浓度120-600mg/L和500-2000mg/L时,系统短程硝化运行稳定,亚硝酸累积率在90%以上。但短程硝化反应会在高CODcr(>2000mg/L)的情况下会受到显著影响,亚硝酸累积率降低到10%。进水CODcr降低到1000mg/L以下短程硝化反应可逐渐恢复,并在15天内亚硝酸积累率恢复到70%。2、选取金霉素废水两级UASB厌氧处理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脱氮效果。进水为稀释的二级厌氧出水,从稀释8倍逐步过渡到稀释1.33倍,在pH为8.0~8.5,温度32~34℃,DO为0.4~0.8mg/L,HRT为16-32h的条件下,系统能够实现稳定除氮效果。进水NH4+-N.TN浓度分别为600mg/L和620mg/L的条件下,NH4+-N与TN的去除率均可达80%,出水NH4+-N在80~100mg/L,TN100mg/L,TN容积负荷最高可达1.0kgN/(m3·d).3、选取金霉素废水好氧(CASS)处理的出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脱氮效果。在pH为8.0~8.5,温度32~34℃,DO为0.3~0.4mg/L,HRT为24h,曝气量50L/min条件下,进水NH4+-N、TN浓度分别为300mg/L和600mg/L,出水NH4+-N、TN浓度在10mg/L以下和150-200mg/L,TN、NH4+-N去除率分别在80%和90%以上,TN容积负荷最高为0.6kgN(m3·d)。以上试验结果表明,抗生素废水在适宜条件下可稳定实现短程硝化,进水中的COD是短程硝化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一体式厌氧氨氧化工艺可有效地降解抗生素厌氧处理或好氧处理出水中的氨氮和总氮,结果表明该工艺作为抗生素废水后续深度脱氮的工艺是可行的。但是本次试验并没有从微生物角度对试验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对水质中基质浓度的研究也并不全面,这些都是以后相关试验研究中应着重解决的重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