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意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会话翻译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wxthao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释意理论是阐释口笔译活动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翻译的对象是传达交际意义并非是语言,语言只是理解意义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口译学者们长期积累的实践和经验表明在口译表达之前,译者通过对原文的理解后在脑中记住了不是原文的单词或句子,而是脱离原语外壳的意义,然后再翻译成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的新文章或作品,因此在翻译程序理解和表达中,添加了脱离原语言这一概念。此外,释意理论还提出了诸如意义单位,意义对等等多个重要理论概念,为翻译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道路,成为国内外语言学者研究口笔译活动的常用理论。《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堪称中国古典小说创作之冠,是一部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自从《红楼梦》出版以来便引起了翻译学者的关注,掀起了翻译研究的热潮,并形成了流派即“红学”。《红楼梦》译本的不断出现让小说在国外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目前完整的《红楼梦》译本有两个:一个是英国汉学家大卫·霍克斯和约翰·闵福德The Story of the Stone;另一个是我国著名翻译家杨宪益和戴乃迭The Dream of Red Mansion。翻译角度和目的不同让两个译本拥有了各自的优点和忠实的读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释意理论很少被学者们拿来阐释笔译活动。原因可能是一方面释意理论是一个比较新的理论,该理论还未完全被世人接受;另一方面起源于法国的释意理论,大部分理论著作写的是法语,这又让一些学者无法领略到该理论的真谛。同时,基于口译活动提出的释意理论被很多学者误以为只能用来阐释口译方面的问题。在《红楼梦》译本诸多方面的研究中,作者发现没有关于会话翻译的研究。因此本文将摘选《红楼梦》杨译本中具有代表性的对话翻译为例,来阐释释意理论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本文分五章。第一章是对全文的整体介绍。第二章回顾了释意理论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及《红楼梦》目前研究的理论成果。对之前各理论视角下《红楼梦》不同方面英译部分的分析和探讨,从而体现了本文选择释意理论作为《红楼梦》会话翻译指导理论的优势所在。第三章对释意理论整体的介绍。包括释意理论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该理论涉及到的理论特点和翻译标准。第四章重点对释意理论提出的三角模式进行具体阐释,即理解原文,脱离原语外壳和正确表达这三个阶段。同时采用《红楼梦》中的会话语句为例详细地阐述该理论三大特征的具体使用功能。第五章论述释意理论在实际运用中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一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主要是提出本次研究的成果及局限性。同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几点建议。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相结合,得出两点试探性的结论:基于口译活动的释意理论是可以适用于笔译翻译的;对文学作品中人物对话内容的翻译和释意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希望这些发现能为后来译者们的研究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联合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年1月—2013年2月180例子宫内膜疾病患者,均接受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于术后
通过实施系统化的战略规划过程,为企业开展内控工作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衡量标准,使企业少走了许多弯路,大大提高了达成目标的成功率。从实践看,实施内控战略规划是一项重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又离不开一定的文化和语境。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就英汉词语的文化内涵差异与翻译以及在交际过程中语境对英汉词语意义的作用进行分
提出了一种支持数据保密的光盘文件系统以及适用于数字光盘的数据保密方法.改进了ISO 9660 Level2标准的光盘文件系统,划分为明文区、保密区和参数区三部分,分别存储明文、密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胸椎旁神经阻滞在单侧乳腺手术中的应用可行性、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单侧乳腺炎手术患者(急性乳腺炎及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60例
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原本复杂的货币本质问题更令人迷惑。有人提出的"纯价值体说"实质就是货币名目论的翻版。我们应勇于坚持和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货币本质观。
1电梯钢丝绳无损检测的必要性及现状近些年我国高层住宅的迅速发展促使电梯的使用量迅速增加,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在用电梯数量已超过100万台。由于电梯数量的迅速增加,保障电
<正>《政治准绳》方十味温胆汤,由半夏、枳实、橘皮、炙甘草、茯苓、酸枣仁、远志、熟地黄、人参、五味子组成[1]。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益气安神。主治胆胃不和、痰热内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国际间商务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既精通英语又熟练掌握商务类实用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急剧增长。以前单纯英语语言文化类专
教学内容的正确是教育活动的底线,语文教育应“教什么”的不确定是其备受争议的根源。把“教什么”理解为课程,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知识,再细分为本体的课程内容、横向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