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综合载体,在消耗地球生态系统大部分资源的同时并且排放大量的污染物,是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密集区。而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大量城市的形成、扩张和城市人口的增加,自然环境的生态承载能力和人类自身发展的矛盾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尤为明显。当今,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全世界所有国家的共同的发展目标,因此研究城市通过怎样的发展途径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永续是我们面临的必然的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生态城市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经济发达的西方社会,对它的研究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虽然在理论上丰富多样,但是却并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实践模式。尽管这样,在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和发展中国家(如巴西、新加坡)仍然在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并且已经有显现出良好效果的案例。在城市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方面我国与西方有数十年的差距,但是伴随我国近些年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城市发展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提前显现。时代不同、国情不同,我国城市发展的道路不能单纯的模仿照搬,所以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各地城市的具体特征,走我们自己的生态城市发展之路是我国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便是在上述背景下,以当前对生态城市的研究所形成的基本理论为支撑,结合我国的国情、经济社会和城市发展情况,探讨内蒙古自治区的典型城市如何向生态城市发展。本文首先阐述目前所知的对生态城市发展的理论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其它国家和我国已有的对建设生态城市的摸索和实践,总结归纳出相应的成功经验和措施,然后根据内蒙地区城市城市发展的不同特点,对内蒙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向生态城市发展的依据和对策进行探讨。然后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对典型城市的发展过程进行定量分析,并在最后给出向生态城市发展的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