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我国的国情,受制于目前的一些防洪要求与规则,汛期大部分水量往往被溢弃,而汛末又无水可蓄,造成人与洪涝、干旱灾害的不和谐。通过洪水资源化调度,不仅强调防洪风险,也着重于防范干旱风险,尤其对于北方地区,在一定的可接受风险水平内能提高水库汛末蓄满率,可有效地缓解北方城市严重缺水的状况,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与经济价值。洪水资源利用不仅有供水效益、发电效益、农业灌溉增产、渔业养殖增收、湿地芦苇增收等显而易见的直接经济效益,还能有效的改善生态环境、补充地下水以及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间接效益。本文以嫩江中下游的白城市为研究背景,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仅405mm,年平均蒸发量是年平均降雨量的4倍多,而从本市北部流过的嫩江多年平均过境水量达200多亿m~3,洪水资源利用条件优越。鉴于洪水资源利用时机、数量和效果的随机性,每一次洪水资源利用的效益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异。为此,本文引用了洪水资源利用效益识别的功能与需求耦合法。该方法以涉水系统为对象,一方面从洪水资源所具备的功能属性进行识别,比如水量、水质、水能等:另一方面从河流、区域对洪水资源的接纳和需求能力进行识别;然后功能与需求、供给与需量、主动与被动进行对接和耦合,识别出具体效益。对识别出的效益进行层次结构分析后,合并归类。将洪水资源利用的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类。对可量化的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用货币化的形式表示,并进行国民经济评估;对不易定量化的社会效益,采取有无利用对比分析法和分度测评的方法,构建了洪水资源利用社会效益定量评估模型。为了明确白城市洪水资源利用的整体效果,本文构建了多目标综合分析评价模型,建立了系统完整的可选指标体系,评价模型选择AHP和模糊模式识别。通过效益识别和评估分析发现,该地区洪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突出,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显著。洪水水资源利用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支配作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