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的系统研发、分析和实验验证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95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可以代替或辅助工人对输电线路进行巡检,可降低工人巡检作业的危险系数,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巡检的效率和质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质量大、安全性差和控制困难等问题,缺乏跨越线缆的能力,因而机器人的巡检范围限制在一根线缆。此外,机器人不借助额外设备上下线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案。本论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并研究了其巡线越障、攀爬上线以及线间过渡等问题,主要工作内容如下:首先,创新设计了一款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Climbot-L,其由五个关节模块和两个轮夹模块组成,在线缆上有滚动和夹持两种模式。滚动模式可实现快速移动,在夹持模式下具备多种越障步态,并拥有攀爬上下线和线间过渡的能力。通过调研输电线路的环境,结合机器人在输电线路上的工作内容,基于仿生学思想和模块化设计方法,从机构、传感、控制、软件以及构型几个方面完成了机器人系统的设计,并制作了机器人样机。其次,分析了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线上受力情况,并研究了其三种高效灵活的越障步态和越障运动空间,进而对比了三种步态的运动特征。分析了滚动模式和夹持模式工作的条件和切换的原理。建立滚动模式下行进的力学模型,分析了机器人爬升斜缆的最大角度;建立夹持模式下越障的力学模型,验证了机器人抓夹线缆的可靠性。分析对比三种越障步态的优劣,总结各步态的适用场景。接着,提出了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上下线的新方案,分析了机器人在铅直面和跨铅直面的运动学和运动空间,赋予了机器人线间过渡、双线同步巡检和多视角巡检的能力。结合三种步态的特征,提出机器人沿铅直线缆攀爬上下线的新方案,分析机器人在跨越平行线缆和转角塔时的滑转现象。构建了机器人在基座不滑转和滑转时的运动学模型和工作空间,分析线间过渡时的可夹点,从而验证机器人线间过渡的可行性,规划了线间过渡的步态。展示了机器人双线同步巡检和多视角检测的功能。最后,搭建了输电线路模拟实验环境,并开展了可靠抓夹、线上行进、跨越线路上金具(间隔棒、防振锤和悬垂线夹)、相邻平行线缆测距、过渡相邻平行线缆、跨越转角塔、攀爬上线、双线缆同步巡检和多视角检测等样机实验,全面地验证了所提出的双轮夹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可靠性和机动性。本文研制了一款集攀爬和巡检功能为一体的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为巡检机器人线上巡检、越障、上下线以及线间过渡提供了新颖的思路。该巡检机器人有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全面巡检工作。
其他文献
二氧化钒作为一种有着广泛应用前景的钒氧化物,具有多种同质异构形,在这些不同形态中,M相VO2在68°C左右时,能够发生由低温状态下的半导体结构转化为高温状态下的金属结构的可逆相变,在相变过程中VO2在成份上没有变化,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只是发生了结构上的变化。并且在发生相变前后其光学以及电学性能会发生极大的变化,这些特性使得VO2在光电开关、光存储、智能窗、非制冷红外传感器、激光防护等领域有着广阔
学位
神经源性膀胱是人体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发膀胱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特殊性质疾病,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结石、肾积水、肾功能衰竭、膀胱癌等并发症,危及生命,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体内植入辅助排尿装置,从工程学角度解决膀胱排尿功能障碍问题,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工逼尿肌系统是一种构想的新型辅助排尿装置,它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MA)锥簧驱动膀胱辅助排尿,采用固定于耻骨上的膀胱托架支撑
学位
反钙钛矿材料结构简单、易制作、稳定性好、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能,在磁传感器、负热膨胀、磁热效应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Mn3GaC材料具有良好的磁热效应,在2 T磁场下熵变值(ΔSM)就可达到15 J/kg K,然而其相变温区比较狭窄,相变点在150 K附近,不利于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固相反应法将稀土钇(Y)元素掺入Mn3GaC,在增大材料ΔSM的同时,极大的拓宽了材料的相变温区;Mn3SnC材料的相
学位
面向桁架环境的高空作业通常具有高强度、高危险、高难度等特点。双手爪攀爬机器人由于具备良好的越障和杆间的过渡能力,有望替代或辅助人工成为三高作业操作的理想载体。双手爪攀爬机器人在桁架环境中作业的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是对杆件的位姿进行检测。由于桁架环境有着错综交错的空间结构且纹理单一等特点,使得相关的检测工作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空间桁架杆件的位姿检测问题,本文基于线结构光视觉技术开展系统研究和探索,主要
学位
近几年,三重态激子产生的超长室温磷光现象一直备受研究者的瞩目。新型的室温磷光材料在加密防伪、光存储、生物成像、显示技术及监测传感等领域展现了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受激发态自旋翻转困难以及三重态激子稳定性差等条件制约,构建高效长寿命的室温磷光材料受到严重限制。目前,研究体系主要聚焦有机发光材料,碳基骨架几乎是磷光发光体唯一的结构。新型骨架材料急需研究者们的探索,相关磷光发光机理的研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学位
随着水资源污染和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开发高效节能的水净化技术成为了经济发展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紧迫需求。利用太阳能驱动的界面水蒸发效应净化水的方法作为解决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具有可持续性的优势,近年来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活性碳和高分子树脂等材料虽具有一定的光热性能,但面临蒸发效率不足,并且功能单一导致容易受到污染造成蒸发效率降低的问题。新型非金属石墨相氮化碳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半导体光
学位
太阳能因其可再生性、清洁性、易获得等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对太阳能的多种利用方式中,光伏发电占比最高,进而催生了对光伏并网的大量研究,并网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逆变器也成为了研究热点。当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MC(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提出之后,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广泛应用于光伏发电系统中。本文针对采用MMC的光伏并网系统,对其拓扑结构和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
学位
学位
近年来,非富勒烯有机受体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是实现高性能、半透明、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潜在候选者。非富勒烯材料在光伏效率方面的成果有目共睹,但对于自旋动力学的研究还有待发掘。有机自旋电子旨在利用电子自旋的属性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存储。与传统半导体相比,自旋电子器件凭借其功耗低、响应时间短的特点得到众多科研工作者的青睐。有机材料具有较长的自旋弛豫时间和弱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
学位
随着5G通讯、半导体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对半导体器件的发展和制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 C)因其突出的物理、机械和化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温、高频及抗辐照器件等方面。但由于Si C硬度和脆性高及其稳定的化学性质,使其加工难度极大。本文基于固相芬顿反应原理,制备固相芬顿反应陶瓷结合剂研磨丸片,并将其用于单晶Si C晶片的研磨加工中,以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对不同条件下(磨料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