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的舞弊审计案例,能够明显发现农业公司相比较其他类型的公司通常更容易出现错弊现象,正是因为其商品所具有的特殊性。早在2016年中注协就已经开始关注该类企业审计风险方面的问题,并与各事务所展开交流,提示了需要重点关注农业类企业审计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随着物质需求逐渐增加,对畜禽等产品的市场需求也十分巨大,因此畜牧业是满足社会需求的重要产业之一。畜牧业主要生产和销售畜禽,所以生物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比例高,是重点审计项目。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畜牧业生产运营规模逐渐扩大,数量也日益增加,公众对企业所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等要求也在逐渐提高。然而,生物资产相关指标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没有被强制要求披露,使得许多企业未能公开详细的数据和资料,因而利益相关者很难以此为依据优化决策。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些对农业企业审计的研究,但是绝大多数都是把农业企业当做一个整体展开研究,或者只是探索渔业和种植业等类别的案例,并没有将目光集中于其中的畜牧业,忽略了它的难点和风险。畜牧业盘点工作与其他类别相比较为容易,是能够实地用肉眼确认数量和状态的,但出生率、死亡率及其转化率却很有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存货在公司总资产中占有重要位置,余额所占比重高,也是公司盈利与发展的源泉。存货是审计工作中的关键事项,相关准则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地完善与改进,关于存货审计的学术和实操方面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而畜牧业存货主要由生物资产构成,生物资产自身的特殊性使得其存货审计难度大、风险高,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所以生物资产是农业审计工作中极其关键的一个项目,并且畜牧业又不同于其他农业公司,其生物资产主要由人工提供生产需要的营养物质。也就是,生物资产生长发育需要的直接原料完全由公司供给,而其他类型企业生物资产的营养物质则不完全由人工所供应。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可以通过材料的成本价值和生物资产的转化能力,来估计生物资产成本、评价估计公司价值、判断公司盈利合理与否。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理论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本文在研究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生物资产审计风险的种类、识别和防范三方面进行文献分析和总结。本文首先阐述生物资产的审计流程、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和相关理论基础,然后探讨在工作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风险以及可能影响其高低水平的因素,强调规范相关程序的重要意义。同时,以JSML项目为案例对象,分析JSML公司和行业背景,与具体的工作流程相结合,收集整理数据,测算相关专业指标,综合JSML项目最终审计结论和成果,详细阐述当前项目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成因,并据此提出相关控制手段与建议。生物资产的审计一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在理论方面的探索还留有许多不清晰的地方,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报告中也缺乏相关信息的公示,在实际工作计划执行过程中还有很多难点和疑问,使得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但是在前期文献准备阶段,由于生物资产审计相关方面的文献较少增加了搜集难度,尤其是生猪养殖相关的期刊资料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在前人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实际企业案例研究,细化到生猪养殖的特点及审计难点,结合生猪养殖的特殊性分析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对风险存在的根本原因展开详细地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与应对措施,填补了生物资产审计学术领域的空缺,促进理论框架的完善与改进,对之后生猪养殖项目审计工作提供理论指导。针对JSML生物资产审计项目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本文从固有、控制、检查风险方面分别提出了以下防范与应对的建议:项目组应当关注生物资产的成本结转、数量确定及所有权界定,总结实务工作中的经验和数据,充分重视固有风险;公司应加强内外部治理监督,设立并逐渐完善内控制度,以实现降低控制风险的目标;事务所应该加强风控与内控工作,加强项目接受前的调查,识别各项目的风险,提前设计工作计划与关键节点,应当对项目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审计工作展开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应考虑项目实情与特征,借助专家的协助,提前计划科学的、恰当的程序和方法,以降低检查风险。这为畜牧企业审计项目工作的展开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想法,促进了生物资产价值、死亡率、转化率等具体指标的披露,可以适当地减轻畜牧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更有利于合理化市场的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