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黑杨杂种胚胎发育及多倍体诱导的研究

来源 :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qta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洲黑杨(Populus deltoides)杂交无性系的杂种优势显著,广泛应用于工业用材林及生态防护林建设。本研究采用石蜡切片等方法观察了Ⅰ-69杨×S3804杂交的胚胎发育过程,为杂交育种的可行性提供胚胎学证据。以美洲黑杨和小叶杨(P.simonii)的优良杂种后代为材料,采用生长点滴涂法和共培养法两种方法对其多倍体诱导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杨树育种获得新种质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将气孔性状分析、流式细胞术(FCM)分析DNA含量等方法应用于杨树多倍体的鉴定。Ⅰ-69杨与S3804杂交授粉后0.5h花粉即开始萌发,珠孔受精,胚乳发育类型为核型,胚胎发育类型为柳叶菜型。受精过程的顺利进行证明了杂交育种是切实可行的。生长点滴涂法处理338株植株,获得四倍体植株2株(0.5%)。用秋水仙素处理杨树扦插苗茎尖生长点后,发现秋水仙素对杨树的毒害作用与其浓度正相关,0.5%浓度即可使顶芽死亡率达到71.43%。同时,多倍体诱导率也与秋水仙素的浓度有关,本试验中0.5%浓度处理效果较好。建立杨树组织培养体系是共培养法进行的前提,试验得到最适芽增殖培养基:MS+6-BA0.5mg/L+TDZ0.002 mg/L+蔗糖30g/L+琼脂7g/L;最适壮苗及生根培养基:1/2MS+蔗糖30g/L+琼脂7g/L。秋水仙素浓度、光照、外植体等均与处理后芽的诱导、褐化及生根情况相关,最终鉴定未获得四倍体植株。
其他文献
致泻性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为了预防致泻性大肠杆菌的感染,快速而准确地检测致泻性大肠杆菌是关键的技术基础之一。   基因芯片是一种可以对核酸分子
西南喀斯特地区是我国西部重点脆弱生态区,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在该区域内开展以退耕还林(草)为主要措施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能有效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的现状,防治水土流失,增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视化仿真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针对各种施工仿真的计算技术已日趋成熟,与其相应的可视化技术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就现阶段的研究成果看来,有关施工总布置动态可视化系统的研究并不完善。究其原因,就是由于施工总布置其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施工总布置并非只有一个具体对象的施工过程,其中融合了各种建筑物施工、砂石料场规划、场内交通运输、施工导流、水位变化等一系列相互交
截至2006年,中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7万多座。绝大多数水库修建于二十世纪60至70年代,期间受社会因素和科技发展的制约,由于施工技术标准不完备,造成大多数土坝设计标准偏低和
  针对援潜救生、水下工程中使用水声电话、失事浮标有线电话进行通信的缺陷与不足,基于水下激光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提出具有宽带通信能力的水下光通信手段,给出水下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