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在花鸟画创作中的空间表达

来源 :贵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qjw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卉自古以来就被世人所描绘,人们将自己的精神思想和情感寄托于花卉上,借花喻情,用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因此花卉的自然属性加上这些人们所赋予的情感就形成了花语。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花鸟画的独特之处在于画面上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并且多表现宇宙和生命的意识。近年来,由于中西思想的融合,花语在不断丰富发展的同时,画家也通过对西方绘画的借鉴和学习,尤其是对空间感和画面形式的研究,使花鸟画逐渐走出传统的绘画形式,逐渐将传统物象进行“符号化”的转化,着重表现绘画的形式和内心情感的流露,追求新的视觉效果。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笔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创作对画面的空间表达有一定新的探索,试图去形成新的表达方式。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花语的概述,主要简述花语的定义,以及花语在艺术作品中的发展概述;第二部分是对花语在绘画表现方面的分析,通过对徐渭、陈洪绶、叶芃等人对花语创作的不同表现,关注花语在绘画创作中的发展。前两部分是对毕业创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创作启发。第三部分是毕业创作《藕花深处》从构思到最后的完成步骤。第四部分是在创作中的认识探索。在《藕花深处》的创作中,通过对材料空间的运用,借助花语的语义去表现在毕业创作中对“深”的空间理解,在材料媒介的应用、色彩的运用、气氛的营造等方面,去描绘自己的情感世界,在二维的空间中用隔空重叠创造出三维的立体画面,并且以这种方式让作品形成构造连接内心情感与客观现实之间的通道,实现现实与内心梦境的空间互换。通过对花语空间的表达,尝试在不同画面的重合透视下形成新的空间表现和绘画语言;在通过双层空间的效果下为画面提供新的空间的同时产生新的视觉效果;在创新性作品呈现丰富画面的同时使画面有更多的解读性,在时代背景下去表达更多的人文精神和探索更多的艺术语境的可能。
其他文献
分形蜡染图案是由贵州蜡染图案、分形图案、数学、计算机学、民间艺术相结合创造的产物,是科技时代背景下研究的新图案。本论文以分形视域为探索出发点,进而分析自然界物体形状、蜡染图案、分形图案的特征;探讨分形图案的视觉表现力以及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发展状态,分析和展示贵州蜡染图案的应用案例;阐述创作过程的理论方法与设计原则,寻找创作的新设计思路。为了很好地发展和传承蜡染文化,笔者在分形视域下,将分形美的形态与
学位
贵州省独特的水域环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资源,最新出版的《贵州鱼类》记述了贵州省鱼类物种共288种。然而,鱼类的表型特征在个体发育阶段和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发生变化,增加了形态鉴定工作的难度。贵州省为内陆省份,鱼类养殖产量低。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经济的增长,消费者对鱼肉需求量的增加使得贵阳市市售的鱼肉制品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但销售台账不清楚,导致鱼肉制品可追溯性低。目前来说,基于形态学方法对贵州省鱼类
学位
植物功能性状是功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了解环境异质性对植物种内功能性状变异的影响,有助于了解植物对环境异质性的响应机制。据此,以茂兰自然保护区内的喀斯特森林木本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生境中共有的3种常见乔木,包括齿叶黄皮(Clausena dunniana),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a),共采集植株632个,共采集叶片共46
学位
本研究以茂兰喀斯特森林为研究区域,在茂兰1公顷永久样地上开展研究,该样地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布较为典型的地段,选择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天然植物群落为对象,基于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研究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植物的不同器官(叶、茎)的Ca、Mg、As、Ba、Cd、Cr、Cu、Mn、Ni、Pb、Se、Ti、Zn共13种元素含量。通过对比茂兰喀斯特森林植物元素含量的特征,探讨各林层植物之间化学计量特征的相
学位
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是贯彻落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体现。本文选取环境司法指导案例“德州雾霾案”为实践典型,致力于对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理论研究。全文共分四部分,除绪论以外共三章内容。第一部分是绪论。本章主要介绍环境损害惩罚性赔偿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指出我国环境司法中关于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诸多理论问题,分析了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关于民事惩罚性赔偿的实际情况,强调对域外法治有益经
学位
随着自闭症发生率的逐年上升,自闭症人群的规模越来越大。而各方面的发育障碍导致自闭症儿童存在一些不同于普通儿童的行为特点。因此,融合教育背景下,自闭症儿童的生活环境虽与普通儿童大同小异,生活体验却异于常人。通过已有研究,能够了解他们生存状况的大致样貌,但缺少细节和深度,且缺乏儿童视角。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的生活体验及意义进行探究,即了解他们与人交往、参与活动、使用物品时的感受,对于认识他们的生活世界,了
学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也对旅游产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由于大数据的蓬勃发展使得游客可以更便捷地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感兴趣的内容,多元化的旅游形式使得游客的自主性、创造性得以提升的同时,游客在整个旅游活动中从参与者转变为主导者,购买旅游纪念品的行为倾向也从被动购买转变为主动选择,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能更好的彰显个性,收获不一样的旅游体验价值。但是,传统
学位
后疫情时代互联网技术在旅游业中得到较深的应用,在旅游目的地以旅游形象为导向的发展过程中时,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中的话语权因发达的网络媒体作用而变大,为旅游目的地形象带来了异化的风险,进而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稳定发展。进入到后疫情时期,中医药文化旅游受到游客关注,因此本文以医圣祠景区为案例地,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构成差异对旅游开发进行探讨,将感知形象与投射形象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差异,并探讨差异产生的
学位
随着各类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取大量的高质量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的途径越来越多,高光谱成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地球科学应用领域。高光谱遥感不仅具有一般遥感技术的全天候、现势性强等特点,还可利用其丰富的光谱信息和图像的形状、纹理和几何结构等特征来提高土地覆盖的识别能力。茶园是一种形态规整、分布具有规律性的地物类别,可以作为以高光谱遥感技术为基础的目标地物识别方法的研究对象。同时具有对代表性特
学位
气象干旱、水文干旱间的传播是一种复杂且难以掌握的自然现象,两种干旱类型间存在多种传播方式,同一传播方式中又存在多种干旱程度对应关系,尤其是在特殊的喀斯特地区,气象-水文干旱传播过程深受下垫面介质差异影响,因而表现出其特有的干旱传播-响应特征。深入分析喀斯特地区气象、水文干旱传播过程的主要传播方式和对应关系及流域介质对传播过程的驱动作用,对流域内干旱灾害监测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贵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