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全球金融市场,金融行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集聚已经成为金融产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我国也初步形成了上海、北京、深圳等区域性的金融集聚现象,其中尤其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金融聚集区为代表,金融在当今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金融产业的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关系这几年成为研究的热点,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具有大规模的金融集聚的存在,成为研究金融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极佳对象。从理论意义上,研究金融集聚、经济增长的文献很多,但是使用指标体系测度金融集聚程度,并使用该评分研究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数据深入到城市级别的文献很少,希望能在这方面做一定的工作;研究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的金融集聚程度,研究城市金融集聚度的发展趋势,并进一步研究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也能为地方性政策、地区性的政策乃至国家的金融经济政策提供依据,也为金融机构的选址和发展提供一点借鉴。本文先从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出发,从金融集聚的定义与内涵,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因,金融集聚的度量和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四个方面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并在这一基础上对构建包含金融集聚的经济增长模型及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关联机制进行拓展分析。接下来根据金融集聚形成的动因从经济发展水平、金融产业发展水平、基础设施等角度,并结合数据可得性等原则,设计了一个度量长三角经济圈城市金融集聚度的度量体系,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长三角经济圈22个城市金融集聚度最有效的度量指标,并对长三角22个城市的金融集聚程度进行排序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经济圈城市的金融集聚度排名变动很小,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长期排名前三,合肥近年来金融集聚度提高很快,与其他大多数城市金融集聚度下降形成鲜明对比。在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长三角金融集聚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构建了关于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的回归模型,加入了人均财政支出的对数、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对数、城市的属性(直辖市为2,省会城市为1,一般城市为0)作为控制变量,使用2007-201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得出金融集聚确实能促进城市经济增长,但是贡献程度远不及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人均财政支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