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变化最剧烈的社会变革,而这其中,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其转型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南阳地区处于内陆,是河南西南部的经济、军事重镇,经济条件与其它地区相比较好,然相对于沿江沿海诸省则较为封闭,受近代西方冲击的时间也较晚,近代化进程亦相对缓慢,这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表现突出。晚清时期,南阳地区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原本趋于萧条的传统教育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首先,太平天国北伐、捻军大起义等使得境内连年遭受战乱,学校破坏严重。其次,南阳县勒岗作为近代天主教在华活动的重要据点,引发教案不断,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冲击。最后,由于境内地理环境复杂,致使土匪活动不断,学校师生和教学活动受到严重骚扰。清末新政后,伴随着教育的革新,南阳地区教育的发展迎来契机。最终,在各地官员的主持及士绅、商人、寺庙、民众团体的广泛参与下,教育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建立了一套近代新型教育系统,在这其中,一些关键人物的贡献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如张嘉谋、杨鹤汀、王可亭、崔本浴等,他们创办学堂,亲力执教,开一地之风气,促进了当地教育的进步。教育行政机构的专业化、各级各类学堂的创建、学制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革新等,使得原本保守的学校教育焕发了生机,完成最后的嬗变。然而,由于改革时间较短,任务繁重,且政令下达频繁,致使新式教育的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如改革调整的不彻底、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员的不称职、经费的短缺等。不过,若将这些问题与弊端放置于当时教育革新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下,还是可以被宽容和理解的。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南阳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总结其经验成果,为当今教育的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