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区学校教育的转型与嬗变(1840-1911)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tand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变化最剧烈的社会变革,而这其中,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其转型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南阳地区处于内陆,是河南西南部的经济、军事重镇,经济条件与其它地区相比较好,然相对于沿江沿海诸省则较为封闭,受近代西方冲击的时间也较晚,近代化进程亦相对缓慢,这在教育的发展进程中表现突出。晚清时期,南阳地区社会环境纷繁复杂,原本趋于萧条的传统教育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首先,太平天国北伐、捻军大起义等使得境内连年遭受战乱,学校破坏严重。其次,南阳县勒岗作为近代天主教在华活动的重要据点,引发教案不断,给人们思想带来很大冲击。最后,由于境内地理环境复杂,致使土匪活动不断,学校师生和教学活动受到严重骚扰。清末新政后,伴随着教育的革新,南阳地区教育的发展迎来契机。最终,在各地官员的主持及士绅、商人、寺庙、民众团体的广泛参与下,教育完成了从传统到近代的转型,建立了一套近代新型教育系统,在这其中,一些关键人物的贡献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如张嘉谋、杨鹤汀、王可亭、崔本浴等,他们创办学堂,亲力执教,开一地之风气,促进了当地教育的进步。教育行政机构的专业化、各级各类学堂的创建、学制的改变、教学内容的革新等,使得原本保守的学校教育焕发了生机,完成最后的嬗变。然而,由于改革时间较短,任务繁重,且政令下达频繁,致使新式教育的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与弊端,如改革调整的不彻底、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教员的不称职、经费的短缺等。不过,若将这些问题与弊端放置于当时教育革新所处的历史背景之下,还是可以被宽容和理解的。最后,本文通过研究南阳地区学校教育的发展与转型,总结其经验成果,为当今教育的实践提供启示和借鉴。
其他文献
详细介绍了利用磷肥副产的氟硅酸和硼酸反应生产高附加值的氟硼酸钾的工艺方法。通过对工艺的研究,叙述了该工艺的反应原理、工艺流程、工艺控制、主要设备及设备的优越性。通
运用FLUENT模拟软件,建立了相变玻璃窗的动态传热数理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在不同相变温度、相变潜热、导热系数物性参数条件下,研究了夏冬两季双层玻璃相变窗内壁面热流随时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食品中Pb、As、Cd、Hg、Cu5种元素的方法。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直接用ICP-MS同时测定上述5种元素,结果5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在8~80ng/L
针对国内图书馆数字参考咨询高速发展进程中突显出来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提出构建"合作式数字参考咨询服务系统"和集成咨询"三大"资源共享体系的应对策略。
5月2日,由海内外华人艺术家联袂打造的中国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该剧用细腻的舞蹈语汇表现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房价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有数据显示房价的变动不仅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还会影响周边地区之间城乡收入分配。因此在我国现阶段加速新型城
通过ISO标准砂与机制砂椭圆环开裂时间测试以及干缩与质量损失关系的分析,提出评价砂浆开裂敏感性的指标,即砂浆初始开裂时间和干缩-质量损失率双参数法,这不仅适用于河砂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