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进步,参加志愿服务已成为大学生接触社会、奉献国家的一种直接途径。作为一项崇高的社会事业,志愿服务所倡导的“友爱、奉献、互助、进步”的精神不断激励着广大青年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许多领域为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使大学生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了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而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进步以及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尚处在社会转型期,总体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在一定程度上也与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相符,但是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志愿服务相比,不管是在价值观上,还是在组织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上,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发展还不够成熟。本文首先对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阶段、主要领域、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意义等相关理论进行了阐述,在这一基础上,通过调查、访谈、比较、文献研究等方法,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外部环境、大学生志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自身三个维度入手,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在管理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比中美大学生志愿服务在价值观、组织管理机制、运行机制方面的不同,最后提出了关于完善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方面的对策:要通过加快全国立法、增强资金扶持、加强社会认可、完善政策配套来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环境;要通过不断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招募机制、培训机制、激励机制、分配协调机制来促进大学生志愿组织自身的管理;要通过增强服务意识、激发服务热情来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自身的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