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体学是连接语言学与文学批评的桥梁,它集中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对语言的选择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体学家注意同时在几个层次上对语篇展开分析,注意它们如何相互作用来构成文本文体的总体特性,以表达和加强主题意义和塑造人物。作为一门应用学科,文体学所采用的分析模式主要来自语言学理论。可以说,每一种语言学理论模式都是一种潜在的文体学分析模式。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实例验证一种新的系统功能文体学理论模式:情景符号·语言意义·文学心理文体学。 全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理论介绍。情景符号·语言意义·文学心理文体学由三个子系统构成:情景符号系统、语言意义系统和文学心理系统。情景符号系统和语言意义系统来自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分别包括语场、基调和方式以及概念、人际和语篇等成分。文学心理系统包括形象、情感和主题等成分。 第二章理论应用。该部分以短篇小说《抽彩》为语料对情景符号·语言意义·文学心理这一文体学模式进行了验证。在语言意义系统中,分别就概念、人际和语篇三个功能进行了验证。概念功能范畴里及物性模式的变化,体现出人物间由平等转为冲突的过程,也显示出抽彩仪式控制着村民们的意识和行为;人际功能部分通过分析人际评论系统,揭示出作者客观性叙事视角中所隐含的道德评价;语篇功能部分重点讨论了主位、衔接、文学指称系统,说明了读者解读过程中何以会产生各种直觉感受。情景符号系统侧重于讨论情景语境对语义系统选择的制约作用、语场提供了整个语篇的话题,基调揭示出文中人物关系的微妙变换;方式贯穿始终(这种口口相传的抽彩仪式深人人心).文学心理系统重现了读者的阅读欣赏过程,对作品的形象、情感和主题做了独到细致的评论、《抽彩》作为一篇小说寓言,粗线条地刻画了几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物形象,惜助“替罪羊”这一意象,完成了对人性和传统的反思,传达出超越时空的主题,揭示出现代人人性中的缺陷. 第三章以对《抽彩》的分析为根据,对该理论做了评价。整个理论构成一个大的系统网络,三个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内部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多层面的交叉关系,各系统组成部分之间的对应关系,恰恰证明我们研究文学作品时,应将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紧密结合.为了便于理解语篇,我们在分析实践过程中分别对每一个系统所涉及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然而正是它们彼此之间独特的结合方式构成了文本文体的总体风格,加强了主题意义。 通过综述和比较西方文体学分析的主要模式,我们可以看出系统功能文体学因其功能性、系统性和对情景语境的重视而成为一种披广泛应用的文体分析工具。但系统功能文体学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在于它重点考虑语言的群体或社会困索,却忽略了语言的个体心理因素。因此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有必要将文学心理系统融人整忖析体系,这种融合是文体学本质的体现,因为文体学是处于语言学和文学批评之间的交叉学科,文体分析 9注重吸收语言学描写的科学性和精确性,运用语言学工具对相关的语言层次进行较为系统的描写,也注重文学批评中的阐释经验、直觉和洞察力,阐释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这种融合也是由文学作品的特性所决定的,因为文学作品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不能完全通过语言结构的分析来实现,语言、语篇与社会历史大环境的关系无法懈释文学作品中的表象活动、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在分析时理应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新模式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揉合语境、语义和文学心理于一体,既强调语言、语篇与情景语境的关系,也注重语言的个体心理因素,把文本作为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统一体,三个子系统各有侧重。相互交错、相互诱发、彼此渗透,恰如一个不断上升的螺旋,通过几个层次间的相互印证、相互瞅,椎导出文本的文体风格,因此这一模式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有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前景。 但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试图对此进行修正和补充。首先该理论体系仍只是一个框架,内部组成部分需进一步充实并加以明确界定,如文学心理系统中的情感部分、本文尝试对此做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其次,新增加的文学心理系统与前两者即情景符号和语言意义系统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韩3鹏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强调语言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为“体现”性质,即语义本身体现上一级的语境层次(情景符号系统)的选择,本文以此为基础,认为新模式中新增的文学心理系统与前两者相比,处于更高一级的层次上,即对语言意义、情景符号系统的选择,最终体现出文学心理系统中文本的主题意义。本文还据此对 10新模式的演示方式做了一些修正.第三,新模式将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析忽略不计,本文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