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都市古村落研究——以广州小洲村为例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200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都市古村落的典型——小洲村进行了个案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有着千年历史的岭南小洲古村落逐渐由广州大都市郊区的一个村落演变成大都市中的一个城中村。小洲村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三方面:一,作为广州市的“南肺”,小洲村因其重要的生态价值而在城中村和古村落中尤显特殊;二,特殊的外来人口特征。与其他城中村的不同是,小洲村的外来人口以艺术家为先,艺术家的进驻、教育培训机构和艺术高考生的纷至使得小洲村另得了一个称号“艺术家村”;三,休闲旅游现象的快速滋生与成长。小洲村已成为都市村庄旅游的金字招牌,越来越多的都市人来到这个古村寻找周末与假期的闲情逸致。 正因如此,诸多新鲜的现象陆续出现在小洲村,如“举报信”“肺胃之争”“老房装‘新人’”等等。为什么这些现象会在小洲村出现?这些现象对小洲村带来了什么?该如何去看待和解释这些现象?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即为本文的研究目的。 选取源自管理学的一种实用分析方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理论工具,主要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以“过程—事件”的方式对案例地的各种现象和事件进行回顾,结合典型事例的实地访谈研究,对各具体事例中的相关群体进行剖析,深入了解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以及相互间的复杂利益关系。 分析工作分别从小洲城中村、小洲旅游休闲地和小洲艺术村三方面开展,每个方面通过两件典型而具体的事例进行切入。研究认为小洲村中各种现象及问题的出现,均是小洲村内各相关群体利益(包括小洲村民、经济联社、游客、政府、景盛旅游公司、艺术工作者、艺术培训机构、艺术高考生等)或均衡或冲突的结果,提出了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管理模式,构建了利益相关者协作方案,以期从现象和问题中找到机遇,实现小洲城中村问题的解决以及旅游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新中国成立后,藏族题材的绘画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创作者,对于推动中国近现代油画创作技法和形式的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之后,诸如董希文、吴冠中、陈
一个国家级的剧院要发展,经典和原创需要并举。这些年,中国国家话剧院引进和排演了许多经典,推出了不少好戏,一方面,凭借“经典之舟”,剧院的表导演艺术都得到了很大提升,在举办大型
期刊
随着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的山地传统聚落的保护问题却日益突出。目前针对山地传统聚落民居建筑单体方面的保护研究成果比较可观,却缺乏针对聚落的一种整
中国气象灾害频发,特别是干旱灾害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水量增加,干旱灾害的防治显得尤其紧迫。干旱灾害易损性研究可以为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与技术基础。干旱灾害易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