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城镇人口总量占世界第一位,但城镇化水平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据预测,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增加到6.3亿~1,小城镇作为“城尾乡头”,担负着我国城镇化载体的重要职责,也是解决我国城乡问题的最有效途经。因此做好小城镇发展引导和城镇规划意义重大。浙江省之所以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最有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除了大中城市的辐射带动,很大程度上源于小城镇和地方经济自下而上的推动。研究浙江省小城镇的发展不仅可以进行自我完善,还将为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浙江省小城镇发展的差异是相当明显的,不仅在空间上存在大的区域差异、县市区差异、小城镇个体差异,在小城镇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现象到底存在什么样的规律性?是什么因素在引导小城镇差异的形成?针对不同地域小城镇发展的现状,该如何从差异影响机制入手,有差别的采取相应对策来弱化小城镇差异的不合理性?本文就是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数据分析与空间分析相结合、理论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解决浙江省小城镇发展中需要解决的这些问题。 本文第一章对小城镇的概念范围作了简要的界定,同时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确定了本文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主要回顾了国内外相关小城镇研究不同角度的理论和成果,对其进行总结分析,为本文写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第三章从浙江省小城镇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其现状概况、空间布局特征、发展阶段及发展机理等进行简要分析。 第四章从小城镇空间分布差异、规模差异和经济发展差异三方面入手,对浙江省小城镇现状发展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并对差异存在的规律性进行了总结。 第五章主要分析了浙江省小城镇发展差异的内在及外在动力机制,重点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内推力角度和区域环境、产业发展、政策体制等外拉力角度,分析了多种因素对小城镇发展差异的作用和影响。 第六章以不同区域为差异研究对象,针对区域内小城镇现状发展的特征、存在的问题,从影响该区域小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机制入手,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和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