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络特征对城市社区营造效果的影响研究——基于成都“三社联动”的观察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w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营造作为一项社会治理的新实践,被赋予了活化社区,打造共同体、组织沙化居民的重任。社区营造需要多方合作,以三社联动为基础的营造项目,由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具体实施,各主体在互动中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网络。普罗文认为不同的网络在信任、网络规模、目标共识、网络能力上存在差异,这四个要素也成为了观察治理网络特征的要素。本文结合社会资本等相关理论抽象出具体的网络特征要素,并借助公共政策评价、社区营造理论建立了社区营造效果评价表,探讨信任、目标共识、网络规模、网络能力与社区营造效果的关系,以及其影响机制。本文研究分两步:第一是从个体视角分发问卷,力图探究信任、目标共识、网络规模、网络能力与社区营造效果的关系及其作用路径;第二是从社区整体视角出发,选取案例,以类型学为基础阐述网络各主体的关系,探讨信任、目标共识、网络规模、网络能力要素在其中的蕴含情况,并分析它们如何对营造效果产生影响,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此验证计量的结论是否正确、基于四个影响因素为对策章提出针对性建议打下基础。
  本文研究结论是:信任、网络规模、目标共识、网络能力与社区营造效果有着正相关关系,并且在信任对营造效果发生作用的过程中,目标共识、网络规模与能力发挥着中介作用。通过对多个营造实例的总结,发现实际存在着双元主导型、行政主导型、服务商主导型三种不同的社区营造治理网络。访谈问卷结果均证明双元主导型网络拥有高目标共识、高信任、高网络规模,高网络能力,社区营造效果最好,其营造过程也验证了中介模型。同时基于三个案例发现了营造存在的四大问题:信任水平低、分布不均导致的效果不足;项目统合待加强、共识难凝聚导致的效果不足;社会组织落地障碍、网络规模不足导致的效果问题;居民参与机制不健全、网络能力弱导致的效果不足。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了重视需求作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项目统合与提高互惠水平、重视评估合理性、沟通渠道与协商形式多样化的对策。以期通过这些对策来提升信任、共识、网络规模、网络能力水平,实现营造效果的增加。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人口出生率的下降,进入新世纪,我国农村广大地区出现许多学生人数在100人左右的“袖珍型”小学,这一类型小学的德育工作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生源少,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留守子女”逐年增加;由于编制有限,德育机构不健全,专职德育教师严重不足甚至兼职教师都缺乏,德育活动不够规范。因此,农村“袖珍型”小学要以新课程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坚持“以人为本”,发挥德育主体——学生自身的
期刊
社区承接了越来越多的功能,原本由政府和企业负责的部分功能现在转到了社区的管理范围之内,社区作为基层治理单位,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社区的治理也成为当今的一大难题,本文将根据宏观治理的经验,在基层治理中引入社区协商的概念,利用协商的形式来鼓励居民参与社区治理。从集体行动理论入手,聚焦社区协商的多元主体,研究政府、居委会、居民、社会组织几个主要协商主体在进行协商治理时的集体行动困境,研究如何破解各主体间的集体行动困境,使得各个主体更好的协同治理。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社区协商的文献进行了文献
太阳能作为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其有效利用问题受到科学界广泛关注与研究。光催化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有效手段之一,其通常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低能耗、环境友好等优点,在降解有机染料及选择性有机合成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常见的光催化剂通常稳定性较差、对太阳能利用率低、对环境不友好、需要贵金属掺杂。因此,开发具有可见光响应、稳定性良好、可循环利用、低成本的无金属光催化材料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三嗪环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温室效应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开始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如何控制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CO_2)在大气中的含量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CO_2环加成反应可以将CO_2进行化学固定,同时将环氧化物转化成具有商业价值的环状碳酸酯,是一种减少温室气体的有效途径。然而,催化剂是实现CO_2环加成反应的关键环节。因此,寻找一种高性能的催化剂对于实现CO_2的催化转化
【摘 要】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互动行为。而提问则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沟通与对话的基本方式,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又可以通过提问口头检查学生对所教的知识和重点的掌握程度,探明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反省自身教学行为中的不足。没有进行有效提问的课堂不能称之为有效课堂,不能进行有效提问的教师不能称之为合格的教师。本文探究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原则、方法和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