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关乎国家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全局。西部大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教育为先、人才先行。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这一政策的实施,就是为了培养高层次的西部地区少数民族骨干人才,然而政策执行是将政策理想转化为政策现实、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受益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事关公共政策的成败。本文的研究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这一政策,就是为了发现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对策,使该政策能更好地实现其政策目标。本文主要的行文思路如下:在绪论中,介绍了该计划实施的国际、国内背景,阐述了本文的研究意义。论文第二章详细地对该政策进行解读,并对国内外学者有关民族教育和政策分析的理论进行梳理。在论文第三章中对参与该政策的三个主体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第四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该政策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找出政策实施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一章,给出了政策优化的建议。在结语中对全文进行了梳理总结,并指出了本问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论文的研究依据T.史密斯的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从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及环境等因素对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这一政策进行了分析。论文中该政策的执行机构是教育部、各民族省份的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培养院校,目标群体是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学生,环境因素包括我国当前的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社会条件等。通过调查研究几个因素与理想化的原政策间的互动过程,我们发现通过该政策的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在全国研究生教育中的比重得到大幅提升,但在政策制定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博士研究生招生指标有待细分、少数民族学生的就业问题要加强引导以及重视少数民族学生求学期间的生活费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有待有关部门对政策进行微调才能得到解决。针对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我们发现要特别加强少数民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奉献精神的培养,然而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我国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进步依赖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全面进步,这就需要我们在以后的研究中注重各个因素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