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特征是“小”。因为其规模小,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就处于劣势,也因为其规模小,使得中小企业在一国经济的发展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企业。以前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问题并不太重视。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需求不足、通货紧缩等问题,人们在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时才逐渐开始关注中小企业。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如技术水平低、管理水平低、治理结构不完善、资金不足等问题。本论文选择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来研究,资金对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感到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这是笔者选择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的理由。本论文由三章构成,是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来展开对问题的讨论的。第一章是导论。论文并没有按照一些常规的写作模式来开始(如先界定概念,然后提出问题),而是先从东南亚金融危机说起,并由此得到一些启示。在此基础上,继续分析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它们却存在融资困难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本论文的研究主题。第二章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和原因,这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本章除了对中小企业和银行的行为特征作实证分析外,还运用历史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深刻根源。第三章承接前章对问题的分析来探讨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对策和思路,这是本论文的归宿。各章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部分。第一节先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韩国和台湾截然不同的表现,得出一个结论:对中小企业的态度不同,该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结果也不同。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这一问题的论述构成了本论文的基础。中小企业是合理的社会生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的稳定器,是促进竞争、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WP=3>具有吸收新技术的能力,是活跃我国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但资金不足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这是本论文选题的理由。为了行文方便,以免引起分歧,第二节对中小企业和融资这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探讨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和原因,全章共分为三节。第一节概括叙述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现状。对现状的描述是后文对问题分析的前提,我们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指出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数量与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贡献极不相称,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满足程度低,并列举了当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一些具体表现。第二节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从企业方面讲,中小企业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竞争能力差等问题,使得中小企业的内在基本素质很差;有的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信用程度差。从银行方面讲,商业银行发放贷款时要考虑贷款的风险与成本,这是银行的理性行为,但却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具有一些与大企业不同的特点。商业银行现行激励机制、管理制度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更使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的贷款。第三节从历史、体制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在第二节中论文从企业和银行两方面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这是直接的原因。本节进一步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制度,是从政府政策和银行体制两方面来论述的。政府政策方面,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过了集中分散的多次变动,每一次体制变动都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很大,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也直接决定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建国后我国曾出现过四次失业高潮,每一次都是通过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措施来解决,中小企业仅仅被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措施,政府没有给予一贯的支持与重视。对政府“抓大放小”战略的错误理解也造成了对企业的忽视。从银行体制方面讲,国有银行是我国银行体系的<WP=4>主体,但过去国有银行的贷款明显较多地投向了国有企业(主要是大型企业)。我国的小型金融机构虽然有适合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特点,但这些年来小型金融机构自身在发展过程有很多问题,也就未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第三章探讨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改革思路。这一章承接前一章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分析,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既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有企业自身原因、银行方面的原因以及制度的原因,那么要解决问题还得靠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共同努力,它们各自该做些什么,本章分别进行了探讨。第一节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构想。政府应该制订一些政策,支持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以促进中小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增强其融资实力。主要有:推进中小企业结构调整、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财税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等方面。第二节提出中小企业应该通过改制来转变经营机制、增强自身活力,从而提高自身的融资能力,文章具体讨论了几种中小企业的改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