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地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状况的优劣,随着人类经济水平的提高,地质灾害、环境污染、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不断加剧。科学评价生态地质环境,有利于客观掌握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水平,便于决策者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规划生态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策略。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化相结合的办法对宁国市生态地质环境进行评价,构建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人类活动程度为Ⅰ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GIS地理空间数据库,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线性加权组合模型确定各指标权重,依据分级标准对宁国市生态地质环境进行评价分区。研究结果将宁国市生态地质环境分为优、良好、中等、一般四个区域,并对各区内生态地质环境条件予以分析。生态地质环境诸多问题中景观破碎化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城市、道路建设、农耕等人为活动是导致景观破碎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景观连通性,定量化分析景观破碎程度对于生态规划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CBC算法计算的meff指数,基于GIS技术,以宁国市、乡镇、1km2格网三种不同空间尺度区域为报告单元,选取城市建设区域、道路、农田、采矿区、采伐区、水体六类景观破碎因子组成景观破碎几何量度,研究宁国市景观破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三种报告单元的meff值变化范围为0~422.92km2;宁国市景观破碎空间分布特征明显,破碎程度较重区域空间上呈“人”字形分布,城区破碎化水平最高,市域西北部、南部部分地区破碎程度相对较轻。基于宁国市生态地质环境研究所得分区结果,采用meff指数,计算各分区内景观破碎程度,探索性研究生态地质环境质量与景观破碎程度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与景观破碎化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即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越好,景观破碎化程度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