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不锈钢种植体的细胞毒性评价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198802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支抗是正畸治疗的基础,也是保证正畸治疗质量的关键,它是取得高质量的正畸治疗效果的保证,因此支抗的稳定性就显得特别的重要。在传统的治疗方案中,常用的支抗控制手段有口外弓、横腭杆、Nance弓、唇挡、舌弓等。传统方法很难提供绝对稳定的支抗,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患者的配合,从而影响疗效。由于这些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口腔正畸科医生们希望通过种植体的运用来获得理想的支抗。种植体支抗的出现满足了正畸医生对稳定支抗的需求,同时极大改善了部分疑难病例的矫治效果。生物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的主题,是生物材料能否进入临床研究的关键环节。生物相容性包括两大原则,一是生物安全性原则,二是生物功能学原则(或称为机体功能的促进作用)。如何快速准确地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对于研究新材料和缩短研究周期起着重要的作用。MTT比色法是经典的评价材料细胞毒性的体外实验方法,也是一种成熟、简单的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的实验方法。长期以来,钛合金被认为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的理想种植体材料,钛合金种植体也被广泛用于临床。医用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且易加工,价格低廉,在生物医用材料中,也同样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不锈钢种植体的出现,增加了种植体的可选择性。但目前对钛合金种植体与不锈钢种植体的细胞毒性进行对比的研究较少被提及。本实验旨在通过细胞培养法检测不锈钢种植体的细胞毒性,初步评价不锈钢种植体的生物相容性,并与临床常用的钛合金种植体作比较,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学依据。实验方法选择人成骨样细胞系MG-63作为实验对象,制备8×104/m1的单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板中,细胞贴壁后进行同步化处理24 h,分别以不锈钢种植体、钛合金种植体浸提液及6.4%苯酚替换原培养基,常规培养基作为阴性对照,培养24和48 h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情况,通过MTT试验得出细胞在培养24和48 h的光密度值和细胞相对增值率,评价不锈钢种植体的细胞毒性,并与临床上常使用的钛合金种植体相比较。实验结果钛合金种植体组的OD值高于不锈钢种植体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两种种植体组的细胞均生长旺盛,形态正常,钛合金种植体组的细胞相对增值率高于不锈钢种植体组,但两者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结论不锈钢种植体与钛合金种植体的细胞毒性无统计学差异,符合口腔正畸材料的临床应用的要求。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大连地区正常牙合汉族青少年的牙颌模型进行测量分析,建立大连地区正常殆汉族青少年牙颌测量的正常值,研究本地区正常聒汉族青少年的牙颌特征,并进行不同性别、地区及
目的评价单纯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 EMPs)及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deneration,GTR)与釉基质蛋白联合应用治疗牙周骨内缺损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单独应
研究目的:观察套筒冠固位式固定桥基牙的牙周变化情况,检测不同时期套筒冠固位式固定桥和常规固定桥基牙龈沟液中碱性磷酸酶(ALP)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水平及基牙牙龈指
对于磨牙前移导致轻中度牙列拥挤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把前移了的磨牙推向远中,重新获得该侧的Ⅰ类磨牙关系,是相对合理的矫治方法之一。然而,如何整体远中移动上磨牙以提高治
目的:   通过对人冠部脱矿牙本质切片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解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牙本质中的存在情况,进一步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8在牙本质中的分布规律,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实验
本实验通过对骨性Ⅲ类患者正颌手术前后的面部软组织改变进行3D扫描记录并测量,对面部骨组织进行头颅CT扫描并测量,分析正颌手术前后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规律,以利于外科医师进行
浆细胞白血病(PCL)是一种较罕见的、侵袭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由Foa于1904年首次报道。一般认为PCL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变异型,以外周血出现大量原始幼稚浆细胞为特征,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