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之前,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非正规就业现象极其罕见。而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出现了“家庭作坊”、“个体劳动者”等非正规就业形式。同时,正规部门的招工制度开始从终身制逐渐转变为合同制,出现了劳动派遣、非全日制等新兴用工形式,为正规部门吸纳非正规就业者创造了必要条件。随着我国非正规就业规模的不断壮大,非正规就业在缓解我国就业压力和降低用工成本的同时也显现出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低下等弊端。本文利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从非正规就业者整体和区分不同类别非正规就业者这两个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二元logit模型、嵌套logit模型和混合logit模型对非正规就业者与正规就业者的特征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两者在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工作时长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高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可以逐渐将个体经营模式的“微型企业”成长为正规企业,低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可以从事个体经营的方式向高层非正规部门就业者发展,正规部门应尝试开辟吸纳正规部门非正规就业者为正式员工的通道。同时,政府应当进一步缩小城乡之间受教育水平的差距,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