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EG的信号处理与疼痛识别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offrey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包含了大量的生理和病理信息。近年来,与疼痛相关脑电信号的研究是当前脑认知和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对疼痛的客观评估能帮助婴幼儿、术后病人等无法表达疼痛信息的患者做出疼痛的客观判断,对临床疼痛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本文针对多通道临床疼痛脑电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选择与分类识别等内容展开研究,以实现无痛、轻痛和重痛三种疼痛水平的客观识别。本文首先介绍了临床疼痛脑电信号的采集方案,并针对脑电信号微弱、容易受到各种噪声(如眼电、心电等)干扰等特点,采用独立分量分析方法进行预处理,去除噪声的同时保留有用信息。为提取和疼痛有关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DWT)的特征组合方法,利用小波分解系数提取小波能量占比、系数统计特征、样本熵和锁相值四种组合特征。为了识别疼痛水平,采用ANOVA进行粗特征选择,选出在不同疼痛水平下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特征,然后用支持向量机进行模式识别。同时,分析了电信号中各子带信号对疼痛识别能力的影响,表明不同疼痛强度引起的大脑活动的变化反映在各个频带的脑电信号中。为了进一步提高不同疼痛强度的分类精度,针对原始特征集含有大量的冗余特征,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与序列后向选择(Sequential Backward Selection,SBS)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特征选择,利用选出的最优特征子集进行训练和预测。对比了 ANOVA-SVM和RF-SBS算法的分类结果,得出RF-SBS算法更加适合于疼痛识别,在不痛与轻痛、不痛与重痛、不痛与轻痛与重痛三分类情况下的分类准确率分别达到92.85%、100%、92.85%和80.95%。另外,对最优特征集包含的特征类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样本熵和锁相值更能够反映出疼痛的变化。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逐渐趋向于新常态化发展,对审计成本管理工作的质量及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当前会计师事务所更应将发展重点放在审计收费既定的情况下,对审计机构内部成本
随着时代的发展,儿童科普片已经在音像市场份额中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儿童音像产品的制作水平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的同类题材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差距。文章尝试利用虚拟演播室技
运用寻租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分析了假记者出现的原因,以及制度上给予解决的对策。假记者出现的直接诱因是新闻寻租,新闻寻租的根本原因是媒介制度缺陷;新闻制度的信息不对
面对新的市场需求、新的技术手段、新的服务对象、新的服务方式,为了更快捷、更高效、更准确地提供地理信息服务,必须建立以地理信息生产为中心的生产体制,重新准确定位内部各部门的职能,并制定和遵守严格的地理信息标准,才能拓展地理信息应用领域和提升应用层次。
本文从"营改增"的主要特点入手,针对"营改增"对企业税负造成的影响;对会计核算造成的影响;对企业的经营效果产生影响等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加强对新政策
文章介绍了CF卡的基本结构,详细阐述了笔者依据映射存储模式下CF卡的存取原理,设计了工作在TrueIDE模式下的CF卡与FPGA的接口电路,按照FAT32格式实现了对CF卡进行标准文件的
实现了AutoCAD和全站仪的数据通讯,满足了数字测图工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