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dou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系统评价亚洲地区关于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卫生经济学研究报道,量化评估亚洲国家和地区HPV疫苗卫生经济学研究的质量、结果和结论等;以浙江省为例,应用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方法,调查测算HPV感染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并评价HPV疫苗免疫的经济学价值,为浙江省乃至全国HPV疫苗免疫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贯彻落实2030年全球消除子宫颈癌计划提供数据参考。方法1.亚洲国家HPV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系统综述:检索2006年至2019年之间在Medline、Embase等5个数据库上发表的关于HPV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文献,根据 PRISMA(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指南以及设定的入选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获得相关文献后进行全文阅读,采用 24 项 CHEERS(Consolidated Health Economic Evaluation Reporting Standards,统一卫生经济学评估标准)声明和中国药物经济学评价指南进行信息摘取以及文献质量和完整性的量化评估。2.HPV疫苗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浙江省为例):首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获取浙江省HPV感染相关疾病的经济负担,其次利用调查数据、文献检索和浙江省报告数据建立决策树-马尔科夫模型,以模拟10万12岁女性的出生队列,分别模拟3剂次、2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和不接种策略,模型运行88个周期,每个周期为1年,计算从12岁到100岁所产生的成本、效益、效果和效用。其中,效益采用避免的疾病经济负担来表示;效果采用减少的宫颈癌病例数和避免的宫颈癌死亡数来表示;效用采用获得的QALY(Quality-Adjusted LifeYears,质量调整生命年)来表示。最后从卫生系统和社会角度分别计算各免疫策略的 BCR(Benefit-Cost Ratio,效益成本比)、NPV(Net Present Value,净现值)、ICER(Incremental Cost-Effectiveness Ratio,增量成本效果比)和 ICUR(Incremental Cost-Utility Ratio,增量成本效用比),进行成本-效益、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用分析。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来评估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和模型的稳定性。结果1、亚洲国家HPV疫苗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系统综述:在数据库中共检索3580篇文献,最后筛选纳入49篇文献,其中东亚20篇、东南亚20篇、中亚1篇、南亚3篇和西亚5篇;其中13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来自欧美等地发达国家。平均满足20(14-23)项CHEERS声明。39篇(79.59%)的研究采用了 ICER作为主要评估指标,且其中有30篇用人均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成本效益评估的阈值。大部分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接种HPV疫苗具有成本效益,但有部分研究认为基于市场价购买疫苗时不具有成本效益,只有适当降低疫苗价格或者改为2剂次接种时才具有成本效益。2、HPV疫苗免疫策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以浙江省为例):分别调查了 2017年-2018年2家区县级医院和2家省市级医院,共收集HPV相关病例 602 例,其中 LSIL(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低度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54 例,HSIL(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高度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160例和子宫颈癌388例。所有调查对象的年医疗服务利用情况:平均年门诊次数(9.81±6.16)次,年住院次数(2.70±2.54)次,年住院天数(33.65±30.25)天。根据调查结果和测算,计算出LSIL患者年直接经济负担为5014.44元/例,HSIL患者年直接经济负担为5486.20元/例和子宫颈癌年直接经济负担为107227.01元/例。按照方法部分测算方式,患者门诊1次误工0.5天,陪护误工0天;患者住院1天患者和陪护各误工1天,误工费用为人均173.37元/天。测算得出LSIL患者年平均经济负担为7224.91元/例,HSIL患者年平均经济负担为7859.64元/例,子宫颈癌患者年平均经济负担为125363.25元/例。浙江省HPV疫苗免疫策略卫生经济学评价结果:成本效益分析时,从卫生体系角度3剂次和2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对比不接种疫苗的BCR分别为6.44和8.59,从社会角度3剂次和2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对比不接种疫苗的BCR分别为7.67和10.35。成本效果分析时,3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和2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均可以避免292例子宫颈癌病例的发生和避免126例子宫颈癌死亡病例。从卫生体系角度,2剂次相比不接种ICER为70890.4元/避免1例子宫颈癌病例和164285.7元/避免1例子宫颈癌病例死亡;从社会角度,2剂次相比不接种ICER分别为104715.8元/避免1例子宫颈癌病例和242674.6元/避免1例子宫颈癌病例死亡。成本效用分析时,从卫生体系角度,2剂次的ICUR为6172.84元/QALY;从社会角度,2剂次的ICUR为9118.21元/QALY。结论1、亚洲国家接种HPV疫苗具有成本效益,疫苗价格是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中低收入国家降低疫苗价格或者改为2剂次时具有成本效益,但在一些疾病负担较重的国家,按市场疫苗价格仍具有成本效益。2、浙江省HPV感染相关疾病负担较重,给患者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采用2剂次或3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均符合成本效益,2剂次比3剂次策略更节省成本。接种2剂次国产双价HPV疫苗可获得较高的成本效益,政府每投入1元可获得10.35元效益。按照市场价329元/剂次,采用2剂次HPV疫苗免疫策略可以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避免子宫颈癌死亡例数,获得更多的QALY,并进一步节省医疗资源的消耗和社会成本,具有较高的经济学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梅毒是梅毒螺旋体(Tp)感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的性传播疾病。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始动者和执行者,是宿主清除梅毒螺旋体最主要的效应细胞。自噬和吞噬作为巨噬细胞内固有的两种功能,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Tp感染中的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本论文拟明确Tp作用后巨噬细胞自噬和吞噬能力变化,分析自噬对巨噬细胞吞噬和杀伤Tp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NLRP3炎性复合体对巨噬细胞自噬和吞噬功能
胶质母细胞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恶性肿瘤,其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002%,患者的生存率很低,诊断后10年生存率仅2.8%。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由于血脑屏障及血脑肿瘤屏障的存在,从而限制了大部分化疗药物到达肿瘤部位发挥作用,因此药物治疗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由于大部分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全身分布,进一步限制了化疗药物的临床疗效。近年来,纳米等药物载体的应用,提供了化疗药物临床应
MUC16作为分子量最大的粘蛋白家族成员,其胞外端具有高度糖基化的特点,可发生自我剪切从而掉落到组织液和血清中,这种存在血清中的MUC16胞外端在临床上也被称为CA125。与正常人相比,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CA125含量异常升高,因此将它作为检测卵巢癌的重要肿瘤标志物之一。此外MUC16在多种肿瘤中都存在过表达的现象,并且能够与多种促癌蛋白相互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同样地,HER2作为经典的人类
正性转录延伸因子b(P-TEFb),由CDK9和CyclinT1组成,能够促进RNA转录延伸和pre-mRNA的加工。为了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转录需求,相当多的P-TEFb被“禁锢”在无活性复合物7SK snRNP中,P-TEFb通过两条信号通路PP2B和PP1 α从7SK snRNP中释放出来与BRD4、AFF1等蛋白形成有转录活性P-TEFb,经由转录机器上的相关蛋白募集到处于暂停状态的Pol
角质层作为皮肤保护机体的屏障,却给皮肤给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配方简单、应用方便,渗透增强剂在皮肤给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化学促渗剂递送的给药系统,已有的研究表明,促渗效果与皮肤屏障的完整性有着良好的相关性。但是此相关性在物理促渗剂或者多肽促渗剂及不同类型的促渗剂组合使用时是否成立,目前未见相关研究。此外,药物在皮肤中的递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药物的总吸收率,同时也包括在不同作用皮
聚碳硅烷(Polycarbosilane PCS)通常是以聚二甲基硅烷(Polydimethylsilane PDMS)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也就是将PDMS加热裂解,裂解后产生的气态硅烷冷凝后,形成液态聚硅烷(Liquid polysilane LPS),然后以该液态硅烷为原料合成PCS。该方法中,PDMS裂解后除了产生气态硅烷后,还残余一部分固体副产物。对该副产物的回收和利用具有较大的难度,但
背景:Stanford B型主动脉壁间血肿(IMHB)是一类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疾病。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技术的提高,IMHB越来越多地为临床医生所认识。然而,非复杂性IMHB在急性期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较大争议,如何判断此类IMHB的临床预后并选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对初始接受药物保守治疗的非复杂性MHB的患者在急性期的临床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为临床鉴别高危患者提供指导,制定个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具有多种遗传异常和治疗反应性的异质性疾病。目前,AML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AML的治疗手段单一,化学治疗仍然是目前主要治疗手段,然而化疗患者存在愈后不良、复发率高等问题。多药耐药是造成AML化疗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而多药耐药相关基因-1(MDR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导致多药耐药的主要原因。MDR1的转录和翻译的监测对AML早期多药耐药及愈后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O-POEM)与传统式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特点,探讨O-POEM术式的安全性、可行性和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8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行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资料,其中接受O-POEM治疗患者20例,设为O-POEM组;技术步骤:①从贲门由下而上向食管侧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②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普通肝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即刻心肌血流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连续入选2017年10月~2018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行PPCI的STEMI患者254例。根据普通肝素使用的时机,分为早期组(急诊抢救室内给药,普通肝素至球囊扩张的时间中位数为54(49.0,59.0)min,共131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