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试验获得松质骨正常骨折与失神经骨折的动物模型,通过分析影像学、病理学的资料,探讨骨折愈合中二者的相互关系。材料和方法雄性兔(1500±20克),将兔随机平均分为三组,每组8只,分为对照组(F组)和实验组(NF组)和正常模型(L组),对照组(F组)先于右侧股骨远端松质骨制作骨折模型,拍摄CT,MR,DWI。术后1,2,3,4周处死动物,中性甲醛固定,分析AQP4,骨保护素OPG指标,MR及CT值。失神经组(NF组)切断坐骨神经,股神经制做失神经骨折肢体。使用同上的股骨骨折模型压缩后,拍摄CT,MR,DWI。这样在一只白兔身上同时有失神经骨折组模型(NF组)和正常组模型(L组),进行配对比较.术后2,4周CT,MR,DWI后处死动物,中性甲醛固定,分析AQP4,骨保护素指标,计算DWI(ADC)值。结果1、NF组含大量纤维骨痂,有少许编织骨形成,编织骨纤细。2、骨保护素(OPG)在正常骨组织中有少量的表达,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表达高峰在骨折后24h和第7天。本实验显示,单纯骨折组OPG表达高峰在骨折后一周,以后逐渐下降,失神经骨折组术后7天OPG呈阳性表达,以后持续弱阳性表达。NF组OPG较F组低。3、AQP4在术后1天增高,在7天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4、随时间推移,骨折侧平均ADC值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周、第二周患侧ADC均低于健侧;第三、四、五周患侧ADC高于健侧。F组平均ADC高于NF组(P<0.05)结论1、失神经因素抑制松质骨骨折愈合,在成骨速度上减慢,成骨质量上均弱于对照组,以第四周最为明显。2、DWI观察早期骨折愈合较传统检查方法敏感,可以早期观察骨质变化,ADC值增高代表骨愈合程度高,失神经后ADC值上升较对照组慢。3、AQP4是水通道蛋白,与细胞内水肿有关,在骨折后1天—7天增高后下降,与临床所见相同,可应用AQP4的特性处理骨折后局部水肿的问题。4、OPG在正常组少量表达,骨折后7天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对促进骨愈合有显著意义。OPG促进成骨细胞分化,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可应用到骨折治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