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情境下无意识知觉和思维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的蒙汉比较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uiopgfdsa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威特金的心理分化理论到道森的生物社会学理论模式,再到贝利的生态文化理论模式都较好的解释说明了诸如西方个体倾向分析性认知、易形成场独立的认知风格,而东方个体倾向综合性认知、易形成场依存的认知风格;社会结构松散、社会化强调自主性的文化群体其成员多属于场独立认知方式,而社会结构紧密、社会化强调服从性的文化群体则多属于场依存认知方式等一系列有关认知跨文化差异的研究结果。近几十年,跨文化心理学研究尤其是认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问题和不足,现阶段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东西方文化的比较,而不同民族间亚文化群体(文化融合的大势所趋故首选汉语言情境下进行)的差异研究较少,且研究内容及方向单一化,诸如就未涉及不同民族间整体/局部加工偏好的比较研究,况且影响整体/局部加工偏好的因素证据还尚不充足;此外,众多研究均在意识层面探讨,而对无意识的相关研究仅主要涉及其产生机制和与有意识的差异表现,较少谈及无意识认知的跨文化差异,知觉与思维是认知过程的两个重要组成,分别负责低级与高级认知处理,二者相互作用、紧密联系,而整体/局部加工偏好作为认知方式的一种、作为一种个性特征,其在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上是否具有一而贯之的特征还有待进一步考察。以上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揭示无意识认知的跨文化差异,对心理学本土化研究产生积极影响,及对未来研究方向和内容有一定启发作用。故本研究将主要探讨以下四个问题:第一,是否存在无意识知觉和无意识思维效应?第二,无意识知觉和无意识思维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如何?第三,疏密度、大小等因素对无意识知觉整体/局部加工优势的影响?第四,蒙、汉不同民族间无意识知觉和无意识思维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是否存在差异?并通过两个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在研究一中通过两个实验解决是否存在无意识知觉,疏密度、大小等因素对无意识知觉整体/局部加工优势的影响,无意识知觉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以及蒙、汉不同民族无意识知觉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的问题:实验1采用单因素(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关系:有关、无关)的被试内实验设计;实验2采用3(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的关系:整体一致、局部一致、无关)×2(启动刺激疏密度:密、疏)×2(目标刺激大小:大、小)×2(民族:汉族、蒙族)的混合实验设计,其中民族为被试间变量,其余为被试内变量。在研究二中通过两个实验解决是否存在无意识思维效应,无意识思维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以及蒙、汉不同民族无意识思维的整体/局部加工优势的问题:实验1采用单因素(思维类型:有意识思维、无意识思维)被试间实验设计;实验2采用3(思维类型:有意识思维、Navon大字母分心任务无意识思维、Navon小字母分心任务无意识思维)×2(民族:汉、蒙)两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研究一中实验1的结果为: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关系的主效应显著;实验2的结果为: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关系的主效应显著,民族主效应显著,启动刺激疏密度主效应显著,启动刺激疏密度与民族交互作用显著,启动刺激与目标刺激关系、启动刺激疏密度以及目标刺激大小三者交互作用显著。研究二中实验1的结果为:思维类型主效应显著;实验2的结果为:思维类型主效应不显著,民族主效应不显著,思维类型与民族交互作用显著。研究结论为:(1)证实无意识知觉存在,且表现为局部加工优势;汉语言情境下蒙、汉不同民族的无意识知觉整体/局部加工优势不同,汉族存在整体、局部加工转换现象,随条件不同而不同,而蒙族则表现为局部加工优势;证实存在无意识思维效应,即无意识思维较有意识思维更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汉族个体无意识思维表现为整体加工优势,而蒙族个体则表现为局部加工优势。(2)启动刺激疏密度影响无意识知觉整体/局部加工优势,密(整体凸显)时无意识知觉表现为整体加工优势,而疏(局部凸显)时则表现为局部加工优势;目标刺激大小通过启动刺激疏密度对无意识知觉整体/局部加工优势产生影响,大且密时表现为整体加工优势,大且疏、小且密及小且疏时则表现为局部加工优势。
其他文献
果蝇优化算法(FOA)是一种新兴的群体智能算法,其思想来源于果蝇群体觅食行为。为进一步推广应用FOA并为深入研究该算法提供相关资料,在分析FOA基本原理和优缺点的基础上,从FOA
介绍了探地雷达的工作原理及优势。结合公路工程实例,探讨分析探地雷达在路基、路面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厚度检测、病害检测等内容。实际应用表明,探地雷达能快速反映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