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国外有关记忆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内隐记忆和自传体记忆两个方面。如果说内隐记忆是在深度上实现了记忆研究的突破,那么自传体记忆则在广度上极大地丰富了记忆的研究内容,使实验室中的“死”记忆逐步真正走入生活中、走进人类所独有的“活”记忆,即日常生活事件的记忆。自传体记忆是指对日常生活中自发产生而非实验室设置的与自我经验相联的信息贮存和提取过程。现阶段,国内外有关自传体记忆的研究领域已日趋广泛,特别是在自传体记忆的研究方法、神经生理基础及生命历程特征的研究上已经开展了许多相关研究并逐渐走向理论成熟阶段。但是,由于自传体记忆只是一种暂时的心理建构,每次回忆都是在工作自我的控制下对自传体知识基础的重组过程,其所具有的“自我参照性”和“动态性”使自传体记忆的研究过程,尤其是在自传体记忆提取过程的研究上出现了方法与结论上的多元化趋势。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目的在于探索青、老年人自传体记忆提取特征的差异,在Conway、Reiser等人有关自传体记忆提取机制研究的基础上,选用了目前国外自传体记忆研究中的线索词法、事件线索法、多重指标法三种研究范式对整个实验进行了设计,研究包括预试、实验1和实验2三个部分。随机抽取青、老年有效被试132人,要求他们完成不同作业情境下的自传体记忆回忆任务并填写回忆事件特性评估表。通过不同作业情境与回忆任务的设置,目的在于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考察人生阶段背景和年龄因素对于自传体记忆提取速度的影响。(2)探讨采用人生阶段作为线索与采用生活事件作为线索这两种不同的线索类型对自传体记忆提取速度的影响。(3)探讨青、老年人自传体记忆选择性的差异及差异存在的原因。通过实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自传体记忆的提取过程中,有人生阶段背景的作业情境对于自传体记忆的提取有明显的促进效应;然而,如果嵌套使用线索词作为提示,人生阶段背景则会阻碍自传体记忆的提取,使提取时间明显延长。(2)青年人和老年人用生活事件线索来完成自传体记忆的提取任务时,所用的时间都要显著长于用人生阶段线索来完成自传体记忆的回忆任务。(3)老年人在有人生阶段线索、无人生阶段线索、生活事件线索三种情境下的自传体记忆回忆任务中,其提取速度普遍慢于青年人,即提取时间偏长。尤其是在所要报告的回忆事件中加入了特别要求时,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的差异会更大。(4)在回忆事件的选择性方面,老年人会回忆出更多的标志性事件、积极事件、情绪强度高、社会联系大的事件,并且与青年人之间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性水平。(5)老年人的选择性回忆现象是因为选择性回忆机制在起作用,而不是因为老年人有着更为丰富的“回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