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对于脑梗死这一疾病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研究发现,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类型,在各种缺血性脑卒中中造成的损伤和死亡尤为突出。迄今为止,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存在争议。为进一步探讨造成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病情加重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回顾性观察了195例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了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以求对患者的病情进展作出早期预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最大程度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2014年8月~2015年7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梗死患者635例,经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iffuse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扫描,证实为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及排除标准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可能引起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加重的因素如:年龄、性别、入院时血压、就诊时间及既往史中可能引起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脑出血病史),记录患者的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化验检查结果,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测以观察患者后循环动脉斑块及内膜增厚情况,采用头颅MRI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脑白质疏松及明确患者病灶部位。应用标准化方法对患者进行详细查体并记录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评估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7天NIHSS评分,以确定脑梗死病情是否进展。将入院7天NIHSS评分增加2分及以上的患者纳入进展组,余为非进展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治疗方案,即抗血小板以及调血脂、调血糖、调血压、改善心脑循环等。使用SPSS软件分析可能造成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病情进展加重的因素及各因素的临界值。男性124例,女性71例。年龄最小者27岁,最大者91岁,平均年龄(64.8±11.2)岁;进展组39例(20%),非进展组156例(8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89,P=0.074)。将所有患者年龄分为6个年龄段组,分别是<50岁、50~59岁、60~69岁、70~74岁、75~80岁、>80岁,两组患者年龄段比较无显著差异(χ2=1.865,P=0.868),均以60岁组比例最多。进展组就诊时间为16(12,24)h,非进展组就诊时间为16(8,24)h,两组患者就诊时间呈非正态性分布,两组患者就诊时间经秩和检验差异无统计学差异(Z=0.053,P=0.615)。两组患者慢性病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冠心病史、脑梗死病史、TIA病史、脑出血病史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吞咽功能障碍、收缩压、舒张压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进展组入院时NIHSS评分为4(2,7)分,非进展组为3(1.25,5.00)分,两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糖化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脑白质疏松20例(51.28%),非进展组53例(33.97%),进展组脑白质疏松率明显高于非进展组(P=0.046)。进展组动脉斑块24例(61.54%),非进展组66例(42.31%),两组动脉斑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两组患者内膜增厚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病灶部位脑干、丘脑、枕叶、小脑、部位多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P<0.1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赋值方法如下:性别1=男,2=女;入院时NIHSS评分原值代入;脑白质疏松0=否,1=是;动脉斑块0=否,1=是。以是否进展为因变量,单因素分析P<0.1的变量“性别”、“入院时NIHSS评分”、“脑白质疏松”、“动脉斑块”为自变量,采用全部进入法进行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方程的有“入院时NIHSS评分”和“动脉斑块”,提示入院时NIHSS评分是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进展的危险因素,有动脉斑块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危险性是无动脉斑块患者的2.311倍。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发现,计算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入院时NIHSS评分的计算所得为0.617,误差为0.051,95%CI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共195例,其中为0.518~0.716,临界值为7.5分。结论:急性后循环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和后循环动脉斑块是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存在后循环动脉斑块者发生进展危险性是无后循环动脉斑块患者的2.311倍。对存在后循环动脉斑块及入院时NIHSS评分>7.5分的患者,需密切关注其病情变化,及时针对患者的病因给予合理有效的治疗,以最大程度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