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终点指标的文献调查目的调查心肌梗死临床研究文献有关终点指标的使用情况,拟定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集合,为构建心肌梗死中医药治疗评价的终点指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CBM、CNKI、PubMed数据库,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有关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含有终点指标评价的文献,排除质量低下的研究报告。制作心肌梗死终点指标文献调查表,建立心肌梗死终点指标文献数据库,统计分析单一终点指标、主要终点指标、次要终点指标和不同观察时期内终点指标的的选择情况。结果纳入文献156篇,收集心肌梗死的临床终点指标共36种。各研究报告选择终点指标依次为再发心肌梗死(19.7%)、全因死亡(15.7%)、心力衰竭(9.3%)等;主要终点包括再发心肌梗死(21.4%)、全因死亡(18.2%)、心源性死亡(10.5%)等,次要终点包括再发心肌梗死(14.9%)、脑卒中(11.6%)、心力衰竭(11.1%)等。急性期(发病28天内)的研究选取的终点指标依次为再发心肌梗死(19.1%)、全因死亡(14.4%)、梗死后心绞痛(8.3%)等;出院1年内随访的研究选取再发心肌梗死(18.0%)、全因死亡(13.1%)、心力衰竭(12.6%)等;随访期一年以上的研究选取再发心肌梗死(17.8%)、全因死亡(12.8%)、再次血运重建(11.0%)等。结论心肌梗死临床疗效评价的终点指标集合:住院期间选择心源性死亡、脑卒中、再梗死、血运重建、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跳骤停、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低血压、肺栓塞、心脏破裂、出血事件;随访期间选择再梗死、心源性死亡、血运重建、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次血运重建、脑卒中、心跳骤停、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出血、肿瘤、再入院。第二部分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目的观察中医院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心肌梗死中医药疗效评价终点指标的构建提供依据;探讨住院期间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制作《中医医院心肌梗死患者队列研究调查表》。通过医院病案信息管理系统,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心肌梗死住院患者238例进行病案调查。收集病例的临床特征、中医药使用情况和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选用Epidata软件,建立中医医院心肌梗死患者队列研究住院信息数据库,录入数据。统计暴露组(应用中药≥7天)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得到中医药干预强度与终点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事件发生频次排序为急性心力衰竭(18.49%)、心源性死亡(16.81%)、心源性休克(14.45%)、严重心律失常(10.08%)、血运重建(8.40%)、低血压(6.30%)、心跳骤停(4.62%)、再梗死(2.94%)、脑卒中(0.42%)、急性肾衰竭(0.42%)、肺栓塞(0.42%)、出血(0.42%)。心肌梗死住院期间中医药治疗评价的主要终点指标包括心源性死亡、再梗死、急性心力衰竭;次要终点指标包括脑卒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2.Logistic分析中医药干预(OR=7.753)、年龄(OR=1.230)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年龄(OR=1.055)是急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年龄(OR=1.072)是心源性休克的相关因素,抗栓治疗药物(OR=0.171)与心源性休克的呈负相关关系;未能分析出再梗死与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医药在预防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心源性休克、急性心力衰竭、心跳骤停等终点事件上显示出优势;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中医药干预能减少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第三部分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出院随访期间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为心肌梗死中医药疗效评价终点指标的构建提供依据;探讨出院随访期间中医药治疗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对住院调查纳入的病例进行电话随访,时间自出院日期至2013年12月31日。收集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和中医药使用情况,填入《中医医院心肌梗死患者队列研究调查表》随访部分。选用Epidata软件,建立中医医院心肌梗死患者队列研究随访信息数据库,录入数据。统计暴露组(应用中药≥1个月)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得到中医药治疗强度与终点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事件发生频次排序为心血管再入院(30.19%)、心源性死亡(25.16%)、心力衰竭(13.84%)、再梗死(9.43%)、血运重建(7.55%)、严重心律失常(6.29%)、脑卒中(3.14%)、心跳骤停(1.26%)、低血压(1.26%)、肿瘤(1.26%)、心源性休克(0.63%)。心肌梗死出院随访中医药治疗评价的主要终点指标包括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再梗死,次要终点指标包括再入院、脑卒中、血运重建、严重心律失常。2.Logistic分析抗栓治疗药物(OR=2.831)、降脂药物(OR=2.696)、血糖异常(OR=2.734)、中医药干预强度(OR=1.528)、年龄(OR=1.053)是心源性死亡的相关因素;血糖异常(OR=2.793)、中医药干预强度(OR=1.587)、年龄(OR=1.054)是发作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因素;年龄(OR=1.074)是严重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未能分析出再梗死、脑卒中和血运重建的相关因素。结论中医药在预防心肌梗死恢复期心源性死亡、急性心力衰竭、再梗死、心跳骤停等终点事件上显示出优势;进一步相关分析表明中医药干预能有效降低心肌梗死患者心源性死亡率,并可预防发作性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