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并且是与自然、生活、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有着最广泛联系的科学之一。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不仅仅是掌握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产和生活中。《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求“应大力提倡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例如使用饮料瓶等日常用品进行物理实验,这样既可以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可见,初中物理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更加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密切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内蒙古自治区实施初中物理课程改革已有8年,但初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状况如何?本研究拟通过对呼市市区初中生进行广泛调查,探查初中生对利用不同资源开展的常规与“非常规”物理实验的兴趣程度,同时了解初中生究竟喜欢怎样的物理教学方式以及用什么样的课程资源开展物理教学,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进而反思初中物理课堂应该加强什么、减少什么,并以初中生物理学习现状为依据,结合初中生学习特点与物理课程的特点,让“非常规”物理实验与常规物理实验进行有机结合、优势补充。并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理论作为本论文的理论依据。通过调查研究得出结论:相对于教师讲实验,学生更喜欢亲手做实验;在进行同一物理实验时,学生对“非常规”物理实验表现出的兴趣要高于常规物理实验,即,相对于利用厂制常规的实验器材,学生更喜欢利用生活材料、物品、器具开展的物理实验教学活动。所以,经过理论思考,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的课程实施原则:一是要增加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二是要利用不同资源开展物理实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