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造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是支撑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中分工地位的有效方式就是推动制造业升级。生产性服务可通过中间变量技术进步等效应促进制造业的升级。当前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比较落后,特别是高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难以满足制造业升级的需要,因此用生产性服务贸易填补本国相对滞后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本国制造业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理论、机制、现状和实证四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产业关联理论、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和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交易成本理论进行了相关探讨。其次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贸易会通过人力资本、专业化生产、前后关联、技术外溢、规模经济、竞争效应和资本积累等途径影响制造业升级。接着利用了1997-2017年相关数据,测算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和制造业升级现状。最后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贸易整体层面和分层面与制造业升级的关系并举出提升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相关建议。通过本文可以得出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在近些年,我国的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逐渐增大,但其结构却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状,主要是低技术含量服务交易,高技术含量服务交易比较少。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较高,增加值增长迅速,制造业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我国制造业不断向高度化与合理化方向攀升。从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运输服务贸易、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口贸易、知识产权服务贸易和计算机信息服务贸易对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会产生正的影响效果。金融服务进口贸易、知识产权进口贸易和计算机信息服务进口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这一变量影响效果不显著。运输服务贸易对资本密集型制造业有正向的影响。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进口贸易统计量通过了模型的显著性检验。运输服务进口贸易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要高于对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知识产权服务进口贸易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比较高,计算机信息服务进口贸易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影响也比较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