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葡甘聚糖与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吸水性能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b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过硫酸钾 (KPS) 为引发剂, 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为交联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魔芋粉-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共聚物(KGM-g-AA-AM)高吸水性树脂 (SAP)。探讨了引发剂、交联剂、丙烯酸、丙烯酰胺等用量以及单体中和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接枝物的接枝率、接枝效率以及吸水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魔芋粉与丙烯酸—丙烯酰胺接枝聚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55~65℃,反应时间为3h,引发剂用量为0.35%(占单体的质量),魔芋粉与单体质量比为1∶4,丙烯酸/丙烯酰胺 (质量) 为1∶1,丙烯酸中和度为80%,在此接枝共聚条件下,接枝效率可达75%,所得的接枝共聚物的接枝率达到33%左右。当在接枝共聚时加入的交联剂用量为0.075%(占单体的质量)的条件下,制得的SAPI吸去离子水可达720 g/g,吸0.9%的NaCl溶液为110g/g。 采用溶液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硝酸铈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引发魔芋粉与丙烯酸的接枝共聚反应。对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单体中和度、反应时间等反应条件进行了考察,并比较了以硝酸铈铵、过硫酸钾、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不同引发体系的魔芋粉与丙烯酸接枝共聚反应的结果,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的引发效果最佳,接枝率和接枝效率分别可达到59%和94%,并通过红外图谱(IR)分析证实了接枝聚合物的结构,扫描电镜(SEM)观察接枝聚合物的形态。
其他文献
本文对量子点的合成、水溶性修饰及其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实验分别采用微乳液法和水溶液法制备CdSe和CdSe/CdS(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在微乳液法中采用SDS(十二烷基硫酸钠)
第一部分是利用绿色化学的方法将两种等电点非常接近的球状蛋白——等电点在pH4.8的白蛋白和等电点在pH6.4的卵转铁蛋白——在特定的pH值下加热,通过二者的静电和疏水相互作用
电分析化学是分析化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各种电分析方法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生物学、材料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目前,电分析化学对测量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代电子测量技术
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氧化水溶液中SO(HSO/SO)并制备硫酸氢钠的新工艺。建立了以碳棒为阴极,铂片为阳极的电化学反应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了溶液不同初始pH、阴极硫酸钠浓度和氧气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