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机井灌溉通电工程大规模推进,大量机井负荷接入配网末端,易造成配网负荷波动程度变大,配网线路过重载等问题。此外,随着我国能源转型需要,大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置接入配网,由于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其消纳水平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机井群负荷与新能源发电统一纳入配网调度,建立调峰策略,既可实现新能源消纳,又可保障机井群有序运行。本文首先建立了计及风光的机井群控系统,通过对智能塑壳断路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机井灌溉通电工程大规模推进,大量机井负荷接入配网末端,易造成配网负荷波动程度变大,配网线路过重载等问题。此外,随着我国能源转型需要,大量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发电装置接入配网,由于新能源出力的波动性,其消纳水平较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机井群负荷与新能源发电统一纳入配网调度,建立调峰策略,既可实现新能源消纳,又可保障机井群有序运行。本文首先建立了计及风光的机井群控系统,通过对智能塑壳断路器、水流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融合终端等感知层终端进行设备选型,对10 k V线路断路器进行自动化改造,对通信网络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和选用,对平台层、应用层系统功能进行设定,建立完整的机井群控系统,实现了农田温湿度信息、机井运行状态、配网线路运行数据全采集和机井群的有效控制,实现了配网线路负荷实时分析与机井调度策略分析。此外,机井群控系统接入附近光伏电站和风力发电场数据,可实现机井群与新能源发电的优化调度。其次,本文建立了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机井群负荷数学模型预测机井负荷,分析了机井群无序用电对配网运行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规模机井群无序加入配网加大了配网峰谷差率,且随着机井群参与数量的增加,对配网造成的影响越显著,接着分析了光伏/风力发电的影响因素,建立了基于Elman神经网络算法的光伏发电预测模型和风力发电预测模型。日内配网基础负荷叠加机井群负荷使得配网负荷峰上加峰,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计及风光的机井群参与配网调峰模型,该模型以负荷均方差最小和农民用电费用最小为目标,采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求解,分析了机井负荷转移度0.2、0.3和0.4下的机井调峰策略,研究结果表明调峰策略不仅降低了配网的峰谷差与负荷均方差,还减少了农民用电费用,实现了配网侧和农户侧的双赢;此外,研究表明随着机井负荷转移度的提高和机井群数量的上升,优化后的总负荷可调节空间增加,削峰效果越明显,峰谷差越小。
其他文献
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选自“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画书大系”中的八本绘本。《小小虎头鞋》、《奶奶家,过大年》、《影子爷爷》等八本绘本围绕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生动、富有创造性的文字和图画展现了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绘本以图文见长,但由于绘本在很多情况下会被家长或孩子读出来、演出来,所以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对译本的听觉效果给予足够的重视,以提升绘本译本的可朗读性。因此,报告从多模态话语分析出发,将绘本
新疆番茄种植采用移栽模式,国内现有移栽机大多为半自动移栽机,需要人工进行取、投苗,人在长时间连续劳作时会产生漏投,因此在移栽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漏栽。使用全自动移栽机产生漏栽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移栽机在取苗、送苗、投苗时失败所造成的;另一方面,由于育苗原因,在穴盘中会出现空穴,因此在移栽过程中,机械手抓取穴盘苗时会有“抓空”情况发生,从而造成漏栽。如果对漏栽现象不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则会造
在果园管理工作中疏花为果园主要费工、费时环节之一,目前主要以传统手工疏花作业为主,存在成本高、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因此,研发智能化的疏花装置用以替代人工疏花,来提升现代果园疏花作业的工作效率。本文从我国果园种植特性出发,采用机械理论分析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制了基于视觉技术智能化疏花装置系统,并通过室内和生产试验优化了疏花装置的关键参数。本文主要内容为:(1)通过对现代果园模式的调查,结合果
协同多源遥感影像、融合多特征参数是目标地物精确识别的有效方法,但过多的特征参数会造成数据冗余,降低分类精度。本文以岩溶地貌甘蔗种植区为例,使用Sentinel-1、Sentinel-2影像数据以及SRTM数字高程数据提取研究区地物的光谱特征、指数特征、纹理特征、地形特征和极化特征,其中,指数特征考虑了众多遥感传感器少有的红边波段计算的红边指数,纹理特征加入了雷达影像纹理。在实验中设计了6种方案探讨
新疆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随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新疆棉花全程机械化的不断推进,棉花机械采收率逐年稳步上升。但仍面临诸多问题:机收后籽棉松散、密度低、运储不便且成本高,降低采棉机工作效率,籽棉压缩成型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因此,探究机采籽棉压缩特性及成型性能,可为研制、设计相关设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与理论基础。本文以机采籽棉为研究对象,基于籽棉物理机械特性,结合籽棉安全压缩密度,研究籽棉压缩
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是世界性的难题,许多方法如轮作、化学熏蒸等已被用来防治这种疾病,但效果均不理想。考虑到高压脉冲电流在灭杀菌、虫方面的高效性,本文采用土壤高压脉冲灭菌技术防治棉花黄萎病,并研究了处理电压、循环次数、电极埋设深度对黄萎病防治影响。高压脉冲系统的核心部件为具有充放电功能的储能电容器,本文通过离子掺杂和组分复合的方法分别改性了单相Na Nb O3(NN)和(Bi0.5Na0.5)Ti O3
北疆防护林作为防御自然灾害、保护农业生产的重要生态屏障,在区域水土保持、防风固沙与气候调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干旱胁迫、病虫害胁迫以及管护不当导致部分的防护林出现了严重的衰退以及防护功能下降的情况,而树种分类可为防护林资源清查、林地生态系统评估以及科学的规划管理提供基础信息。本文聚焦树种分类问题,从特征筛选、分类尺度、模型构建与验证的思路出发,开展基于无人机高光谱影像的防护林树种分类研究,以期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纺织原材料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及时准确地估算棉花产量对指导棉花生产和保障棉花贸易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产量估算技术主要基于人工抽样和统计方法,但这些方法的流程复杂、劳动量大且周期较长。近年来,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和无人机图像采集平台的广泛使用,为更快、更准确的作物产量估算奠定了基础。但是密植棉田由于种植密度大,植株间距小等因素,导致下层棉花被严重遮挡,给基于无人机成像的估产方法造成
作为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推动中国哲学走向世界发挥着重要作用。他的代表作《中国哲学简史》讲述的是中国哲学历史和思想,却用英文进行写作。本书中英文语言符号和它所指代的中国文化发生错位,因此可以被归为学术类的异语写作。而它翻译回中文的过程,就属于典型的无本回译。本文聚焦于《中国哲学简史》无本回译这一特殊现象,通过对比《中国哲学简史》的两个译本,探索并分析两译本如何处理引文、术语回译和文化再现,总结两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对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加快推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早日实现兵团农业全程全面机械化,需要对现阶段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进行客观、全面的综合评价和发展预测。针对这一需求,本文开展了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现阶段兵团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构建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