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概念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ko0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是关于“事”、“物”、“理”、“事理”等概念研究的鼎盛时期,哲学家冯友兰、张岱年提出“物动为事”、“事成为物”、“物统事理”、“物源心流”等理论,并出版了《贞元六书》、《天人五论》等著作。在此之后,虽有学者对“物理”、“事理”、“人理”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对“事”、“物”等概念未予以严格地区分,把“人”也往往当作生物或社会中的一个整体元素来对待。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事”、“物”、“人”等概念的梳理,认为人是“一个自主开放的耗散结构的复杂巨系统”;意识是一种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意识产生于大脑,类似的大脑结构产生类似的意识;运动是基本属性,万物源于运动;“事”有内部结构;事具有时空性、目的性、系统性、工程性、流变性、可度量性和道德性等性质;物动为“物事”,人动为“人事”;“物事”和“人事”均含有若干层次;“物事”有元事素、微粒事素、部分事素、整体事素之分,“人事”有动作事素、意识事素、人际事素、人物事素之别;世界上不存在孤立封闭的系统。
其他文献
歌剧作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其中包含着音乐、戏剧、文学以及舞蹈等众多元素。中国民族歌剧是上个世纪初进入中国的,伴随中西方文化不断融合,歌剧也和中国特色的音乐艺术相互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文是要以“政治-哲学”观为主线探讨柏拉图和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所谓“政治-哲学”观就是指在政治哲学的领域内对政治与哲学的关系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与之相关的“政治-哲
学位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和“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两个命题,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之一,并取得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民族间融合的步伐逐渐加快。民族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民族共性,同时增加了民族认同感,但伴随着民族共性的不断增加,民族独有的个性却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