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是关于“事”、“物”、“理”、“事理”等概念研究的鼎盛时期,哲学家冯友兰、张岱年提出“物动为事”、“事成为物”、“物统事理”、“物源心流”等理论,并出版了《贞元六书》、《天人五论》等著作。在此之后,虽有学者对“物理”、“事理”、“人理”进行了不少的研究,但对“事”、“物”等概念未予以严格地区分,把“人”也往往当作生物或社会中的一个整体元素来对待。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事”、“物”、“人”等概念的梳理,认为人是“一个自主开放的耗散结构的复杂巨系统”;意识是一种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的;意识产生于大脑,类似的大脑结构产生类似的意识;运动是基本属性,万物源于运动;“事”有内部结构;事具有时空性、目的性、系统性、工程性、流变性、可度量性和道德性等性质;物动为“物事”,人动为“人事”;“物事”和“人事”均含有若干层次;“物事”有元事素、微粒事素、部分事素、整体事素之分,“人事”有动作事素、意识事素、人际事素、人物事素之别;世界上不存在孤立封闭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