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泥塑是中国保留的最久远,最具文化气息、最具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之一,大到寺庙内的泥塑佛像,宏伟壮观,小到手工艺品,精致脱俗。但是在长期的保存过程中出现了程度不同的表面污染,严重影响了其美观程度。国内外文物保护科学工作者就泥塑病害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酥碱病害和表面污染对文物危害相当严重,与此病害联系最密切的是泥塑所处的环境,因此研究环境中的各个因素对泥塑的影响,了解随环境的四季交替泥塑内部盐分和外来盐分的活动规律,防治泥塑盐渍化污染,为考古工作者提供参考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塑像表面积尘与塑像地仗内盐分潮解病害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得到以下主要规律。(1)塑像地仗水盐迁移机理表明:1)地仗试块在复合盐溶液中的上升速率明显快于在蒸馏水中的毛细上升速率,无论是在复合盐溶液中还是蒸馏水中毛细上升速率都是粗泥试块的毛细水上升速率大于细泥试块的毛细上升速率,混合试块的毛细上升速率次于粗泥试块和细泥试块,脱盐地仗试块的毛细管上升速率高于未脱盐地仗试块的毛细管上升速率;粗泥试块比细泥试块更容易发生盐渍化病害。2)不同高度的试块在两种迁移溶液中高含水量都出现在试块顶端和底部,试样中部含水量由于疏干效应普遍较低,试块在两种迁移溶液中毛细上升后其电导率的变化趋势有很大不同,当迁移溶液是蒸馏水时,地仗试块按毛细水上升的方向电导率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当迁移溶液是复合盐溶液时,电导率的分布同含水率的分布情况相似,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趋势。3)复合盐溶液在地仗层内进行毛细迁移时,毛细前锋(试块顶层)主要为氯盐和硝酸盐的富集结晶,而亚前锋的下方区域则主要为硫酸盐的富集结晶。4)试块中原有离子迁移量比较,粗泥试块﹥细泥试块﹥混合试块;4cm﹥3cm﹥2cm;未脱盐试块﹥脱盐试块;盐溶液中所含离子在试块中迁移量比较:粗泥试块﹥细泥试块﹥混合试块;2cm﹥3cm﹥4cm;未脱盐试块﹥脱盐试块(Cl-、SO42-);脱盐试块﹥未脱盐试块(Na+、K+)。5)复合盐溶液中的外来盐分经毛细迁移后,对地仗试块的破坏作用更明显。(2)空气降尘中盐分对塑像地仗的潮解病害机理研究表明:1)由于空气湿度的存在,吸湿潮解引起地仗试块盐分的迁移,不仅将地仗试块较高部位的盐分迁移到地仗试块底部,也将试块表面降尘的盐分也迁移其中,降尘中的离子浓度普遍较高,不仅造成泥塑地仗盐渍化,更影响了其美观程度。2)空气湿度对地仗试块潮解时盐分迁移的影响程度很大,湿度越高,盐分迁移量越大,当温度为25℃,降尘质量为0.16 g/(30 cm2·2 a),湿度为97%时,盐分转移量为2.2 mg左右;温度主要影响迁移的快慢,当试块处于25℃,60%的湿度时,在潮解的前十天,各个离子浓度快速增大,但是在潮解后期,盐分的增加并不明显,当继续增大温度为35℃,因环境中的水分子剧烈运动,增加了与固相分子间的距离,并且温度越高,土层颗粒间亲水能力较弱,从而导致地仗试块含水率和盐分迁移量都有减小;迁移量不仅受空气湿度、温度的影响,降尘的质量也会影响盐分的迁移并且当降尘质量为0.16g/(30 cm2·2 a)时,对泥塑盐渍化的影响较大,增大降尘质量,其吸湿潮解后形成絮状减少了与地仗试块的接触面积,反而盐分迁移量减小,水是泥塑产生酥碱病害的最为活跃的因素,盐分的存在是最关键的因素。3)湿度对盐分的迁移有很大的影响,降尘中盐分向地仗试块中的迁移量随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温度和质量对迁移量的影响很大,温度为25℃,质量为0.16 g/(30 cm2·2 a)时,迁移量最大为1.6 mg。所以,在今后的泥塑保护中,应避免高湿、低温的环境。(3)塑像表面积尘中盐分与地仗内水盐潮解病害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1)在毛细水上升到试块表面的过程中,试块和试块表面的降尘也同时发生潮解的现象,造成降尘中的盐分向地仗试块中转移,并且,转移量和潮解时间成正比关系;2)水盐迁移和降尘潮解共同作用结束后,降尘中的盐分、试块中的盐分和复合盐中的盐分都在试块顶层聚集;造成试块一定的盐害现象。3)塑像表面积尘中盐分与地仗内水盐潮解病害之间存在协同关系,降尘中可溶盐向地仗试块中迁移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毛细水全部浸湿试块之后,达吸湿饱和阶段,饱和水盐迁移时间越长,降尘中盐分向试块中迁移量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