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表面涂层及Cf/SiBCN复合材料制备与性能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rim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聚合物浸渍裂解法在碳纤维表面涂敷碳涂层,然后通过热压烧结工艺制备得到Cf/SiBCN复合材料。采用XRD、SEM、TG等分析手段和三点弯曲、单边缺口梁法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常温力学性能、抗热震性以及抗烧蚀性能的影响规律,以期为SiBCN陶瓷材料在高温领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浸渍液浓度和裂解温度两个因素,当酚醛树脂浸渍液浓度为40g/L、碳化温度为700℃时,碳纤维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均匀的涂层,而且纤维分散状态很好,纤维整体涂覆效果较为理想。烧结温度分别为1800℃、1900℃和2000℃。1900℃弹性模量最大,为55.6GPa。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000℃烧结的复合材料抗弯强度70.5MPa。而断裂韧性变化不明显,其值在2.24~2.38MPa·m1/2。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复合材料抗热震性能下降。经过ΔT=1100℃的热震之后,1800℃烧结的复合材料残余强度为原始强度的56.9%。热震温差从900℃到1100℃时,由于SiO2的生成,弥补了Cf氧化后的留下的部分孔洞和沟槽,复合材料强度几乎没有减小。对热震后对材料表面和断口边界形貌观察发现,材料表面Cf被氧化,在试样表面留下许多孔洞和沟槽。观察断口内部形貌,发现内部仍有未损伤的Cf,在增强基体强度方面仍发挥着作用,并且随着距复合材料表面距离的增加,纤维的完整性逐渐提高。用氧乙炔焰对复合材料表面进行烧蚀,材料表面温度达到了2200℃左右。复合材料密度对材料烧蚀性能有显著的影响。随密度增加,烧蚀率呈下降趋势。2000℃烧结的复合材料烧蚀性能最佳,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0.0422mm·s-1和0.0137g·s-1
其他文献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20、50、100、200、500mg· kg~(-1))阿特拉津胁迫对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初步了解阿特拉津胁迫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0、5、10、20、40mg· L~(-1))阿特拉津胁迫对皇竹草叶片内O2-生成速率、H_2O_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课题关于聚丙烯酸(PAA)纳米水凝胶原位包覆超顺磁性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的研究为用于磁共振成像、癌症靶向、药物释放等前沿领域的生医材料提供了一个高度集成的纳米平
森林土壤有机碳控制着大气中CO2浓度的平衡,在全球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全球碳循环不确定的最大因素是土壤有机碳库的分布和动态变化。生物炭作为稳定的固态富碳
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水、固废以及生活粪便等,造成了环境一系列问题,氮磷在人类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过量排放引起的湖泊富营养化、酸化和全球变暖,其中居民农产品消费过程中产生的氮磷流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问题较为突出。本研究基于元素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和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相结合,以居民农产品消费系统包括畜禽屠宰初加工、作物初加工、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和农村居民农产品消费为研究系统边界,构建了居民农产品消费系
学位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师应当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自主发展,让学生享受教育、享受人生。  关键词:以人为本;潜能;创新;自主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2-0094  新课程改革提倡以人为本,提出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人的发展,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
滨海湿地是海陆相互作用的敏感地带。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环境污染的加剧,滨海湿地的氮“汇”功能日趋增强。以往研究较为系统的阐述了水分、温度、植被等对湿地沉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