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企业的管理角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财报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对于外部投资者来说,审计服务可以为被审计单位财报的公允合法性提供合理保证。审计定价本身反映了审计服务的供求双方就审计服务所达成的协商结果,它是双方经济上联结的关键纽带。然而,这两种行为之间是有一定关联的。当企业内控存在缺陷时,审计师以中立的第三方立场有义务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对重大错报风险予以识别,这种潜在风险的存在可能会增加审计师的审计成本和风险溢价,即内控体系的优劣往往会通过影响审计风险的高低,进而作用于审计定价。同时,强制性披露内控信息的法制化和审计收费信息的可获得性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笔者在介绍和评述现有文献核心观点的基础上,以审计定价模型为起点,由成本效益原则和风险溢价原理展开阐述内控缺陷对审计定价的作用机理,并以跨期的方法创新性的探索缺陷及其修正作用于后续几个年度审计定价的情况。接着,笔者采用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2010-2014年沪深两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结合上市公司财报、内控自评报告及CSMAR和迪博数据库,运用Stata 12.0软件和Excel工具整理数据和带入模型,从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多元回归分析以及稳健性检验等角度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本文研究假设,由此使得本文观点具备严密性。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如下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目标、内容及行文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文献述评。围绕审计服务价格、内控与审计定价的关联以及内控缺陷及其整改对审计定价影响这三个维度展开,对相关文献的核心观点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述。第三部分介绍制度背景、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首先,分析我国审计定价和内控制度的现实状况。其次,界定本文相关概念,基于内控缺陷的认定、分类及其度量,内控风险理论和审计风险理论三个方面,以成本效益原则与风险溢价理论视角深度剖析内控缺陷对审计定价的作用机理,以期为后文检验做好支撑。最后,基于制度背景和理论分析,提出本文的四类研究假设。第四部分模型构建与实证检验。具体涵盖内容如下:首先搭建本文模型,接着,对内控缺陷及其整改对后续年度审计定价的影响研究;对内部控制缺陷类型进行细分,不同内部控制缺陷等级以及缺陷是否与财务报告相关对于审计定价的影响程度差异。4.1-4.4每节都按照实证研究常规步骤依次展开。最后通过稳健性检验补充验证本文结论。第五部分本文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及创新点和不足之处。首先列出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在此基础上就该论题提出了三方面的改进建议,接着列出本文研究的创新之处,最后阐述本文的不足之处和后续研究方向,以期后人深入探索。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本文得到了以下结论:(1)内控缺陷正向作用于次年审计定价。(2)内控缺陷与后续几个年度的审计定价存在正相关关系。(3)内控缺陷的有效整改与审计定价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内控缺陷的整改有助于降低审计定价。(4)内控缺陷的严重等级与审计定价存在正相关关系。(5)内控财务报表缺陷与非财务报表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存在差异。与非财务报表缺陷相比较,财务报表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更大。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前人的许多研究都是建立在确定审计定价时假设已知本年度内控信息披露情况的隐含假设上,这并不符合审计定价与内控信息披露的先后时点顺序,笔者本文采用跨期的方法研究内控缺陷对次年及以后年度审计定价的影响,由此也有助于激励企业立足于长远发展而积极全面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具有现实意义。此外,本文又进一步将内部控制缺陷细分为不同等级和财报类型,这有助于更细致地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定价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如下实际意义:由于内控缺陷会正向作用于审计定价,因而公司应注重提升内控建设水平,最大程度上降低内控缺陷出现的可能性。由于内控缺陷正向作用于审计定价存在持续性问题,本文启发企业应放眼长远发展,不断完善其内控体系,即使缺陷已经发生,及时积极进行有效的整改,最大程度上降低其对与审计定价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