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骨法是中国画技法中工笔与写意之外重要的一部分,强调“没骨隐线,以色图之”,就是要求笔墨犹在,并且笔为形所隐,直接用色彩构成画面。虽然在古代没骨法在花鸟画方面的成就大于人物画方面,但对于当代人物画来说,没骨法反而显得另辟蹊径。当代中国画创作形式多样,西方绘画色彩理论的传入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当代艺术家们将没骨法的创新与色彩表现相结合,充分展示独特的个性与追求,创作出了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这里笔者对本篇论文的结构做一简要说明:第一章为绪论部分。第二章先阐述了没骨法的含义,对没骨法的形成与发展做了历史的回溯。其中阐述了南宋梁楷独开先河,以及近代任伯年在传承梁楷画风的基础上对没骨人物画起到的承上启下作用。第三章介绍了没骨法的发展现状。当今社会大众审美的提高和外来文化的涌入使越来越多的新元素注入到传统技法中,正是当代活跃的艺术氛围,使得表现语言独特的艺术家们大批涌现,笔者列举了三位最具代表性的没骨人物画家,通过分析他们的艺术特色、思想表达、设色风格等方面,阐述了他们作品中的当代性,并且在本节最后讲述了通过夏俊娜的油画作品,笔者从中得到的启发。第四章就是就是笔者在创作中,对没骨法以色造型的认知、运用和体会。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没骨法在麻纸与熟宣纸上的表现,麻纸的表现中介绍了毕业创作的制作过程以及反思。(2)没骨法对表现语言的追求。这部分通过四个方面分析:(1)从敦煌壁画“凹凸法”对“没骨法”装饰性的影响,(2)色彩丰富性的阐述,(3)水墨关系进行分析,(4)构成方式的研究。通过这四个方面的探究说明了没骨法的以色造型顺应了当下的审美追求。(3)转变色彩观念。这部分分别从传统色彩观的新体悟和“随情赋彩”的当代性来谈色彩在画面中的运用。有意致力于挖掘没骨法当代性语言的画者们,要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学习前人的一笔和今人的一笔,才得以寻找到出路。